托嬰中心環境檢核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托嬰中心環境檢核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廖月瑛寫的 嬰幼兒托育服務概論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有關幼兒園及托嬰中心之安全環境檢核表也說明:有關幼兒園及托嬰中心之安全環境檢核表. 物件或. 場所. 項目. 防災品. 在電話附近或其他明顯處張貼醫療院所等緊急聯絡電話. 玻璃. 容易被幼童撞到的玻璃物品或門窗已做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佳芬所指導 陳曉蓉的 幼兒園實施老幼共玩歷程之行動研究 (2021),提出托嬰中心環境檢核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行動研究、幼兒、老人、共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早期療育碩士在職專班 吳佩芳所指導 呂姿諺的 居家托育人員於收托發展遲緩嬰幼兒之困境、需求與服務形式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居家托育人員、發展遲緩、專業支持、混合型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托嬰中心環境檢核表的解答。

最後網站兒童托育 - 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則補充:居家式托育服務 (保母)登記--103年12月1日開始施行 ... 登記證書申請表:odt檔; 登記證書屆期換發/換(補)發申請表 ... 托育環境安全檢核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托嬰中心環境檢核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嬰幼兒托育服務概論

為了解決托嬰中心環境檢核表的問題,作者廖月瑛 這樣論述:

  近年來0~2歲嬰幼兒托育服務之需求大增,托育品質也備受國人注目與重視。本書從嬰幼兒的感官、自我概念、動作、認知、語言、情緒及社會發展理論出發,以尊重、回應與建立依附關係為基本原則,探討優良托育環境的規劃設計,並視嬰幼兒的日常照顧活動及自由探索遊戲為富教育性的課程,等待、陪伴及關注每一個嬰幼兒及其家庭的成長。本書適合以0~2歲嬰幼兒托育服務之專業人員為主要對象。

幼兒園實施老幼共玩歷程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托嬰中心環境檢核表的問題,作者陳曉蓉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旨在透過幼兒和社區長者產生之互動歷程,進行提升幼兒關懷他人、合作、以及認同居住社區之情感。研究目的為瞭解幼兒和社區長者互動之困境,進而規劃「幼兒園老幼共玩課程方案」之行動策略,再探究實施的歷程,最後透過多元資料蒐集和統整、質性訪談輔以分析其行動成效。研究場域為研究者任教之公立幼兒園,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班級之中班幼兒30位和在地社區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老人10位,共同進行八週16次老幼共玩活動,分別以兩部份進行:一、老幼玩故事;二、老幼玩運動。本研究結論包括(1)幼兒和社區長者因缺少實質交流經驗而對彼此不瞭解,產生互動之困境;(2)結合社區長者之專長背景及關懷據點的多元課程

,可以做為老幼共玩融入主題活動的行動策略;(3)透過老幼玩故事與玩運動之歷程,增進社區長者和幼兒共玩互動之意願;(4)實施老幼共玩歷程可以提高幼兒學習、社區長者參與意願及教師教學均有其成效。綜上所述之研究結果,研究者亦提出對幼兒園實務上建議:(1)鼓勵幼兒園走進社區,結合當地社區特色或與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之長者共同學習;(2)充實幼教專業人員對老代間方案的設計能力;(3)增進高齡者對幼兒之瞭解以提高老幼代間活動的成效和品質;(4)瞭解社區長者及幼兒之使用環境空間需求。最後建議未來學術研究可針對老幼共玩之議題擴展其他研究方法及增加研究參與者。

居家托育人員於收托發展遲緩嬰幼兒之困境、需求與服務形式之研究

為了解決托嬰中心環境檢核表的問題,作者呂姿諺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究居家托育人員在收托發展遲緩嬰幼兒的困境與挑戰、支持與需求,以及期待接受之專業支持服務的形式與內容等三個面向,來進一步了解如何透過此成果協助更多托育人員在照顧特殊需求嬰幼兒專業能力上的提升。 本研究同時採取量化與質性的混合型研究方法。量化部分採問卷調查法,係以研究者自編問卷為主要研究工具,調查對象為向臺中市政府辦理登記之居家托育人員,且三年內有收托發展遲緩嬰幼兒經驗者,共回收111份電子問卷,研究者將資料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及分析。質性部分採焦點團體訪談法,邀請7位在三年內有收托發展遲緩嬰幼兒經驗之居家托育人員,且收托發展遲

緩嬰幼兒的期間超過三個月,分成兩組來進行,以進一步了解托育人員收托發展遲緩嬰幼兒的經驗,和對於專業支持服務形式的期待和建議。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收托發展遲緩嬰幼兒的困境與挑戰:平均分數為4.16,介於「有點認同」至「認同」之間,不同的背景變項之於困境與挑戰皆沒有顯著差異。統整問卷調查及質性資料結果,居家托育人員收托發展遲緩嬰幼兒的困境與挑戰包含(1)照顧壓力源自於兒童發展遲緩的狀況;(2)收托之嬰幼兒面臨可能的傷害或影響;(3)面對特殊需求嬰幼兒,照顧策略及引導技巧需要再提升;(4)雙方對於兒童發展認知上的差異,造成保親溝通困難;(5)家庭教養方式與托育人員不一致,導致托育人員對提升兒童發

展產生無力感;(6)收托發展遲緩嬰幼兒之意願受經濟考量影響。二、收托發展遲緩嬰幼兒的支持與需求:平均分數為5.38,所有題項之平均分數也皆大於5分,顯示居家托育人員對於收托發展遲緩嬰幼兒所需要的支持與需求有很高的認同程度,不同的背景變項之於支持與需求皆沒有顯著差異。統整問卷調查及質性資料結果,居家托育人員收托發展遲緩嬰幼兒的支持與需求包含(1)多元方式獲得特殊需求嬰幼兒相關資訊;(2)研習課程應該有系統性的規劃以及以實務操作為主;(3)與專業人員合作並獲得專業支持;(4)第三方居中協調,以促進保親互動;(5)保親合作,將療育延續在托育期間。三、托育人員期待接受之專業支持服務的形式與內容:平均分

數為5.40,所有題項之平均分數也皆大於5分,顯示居家托育人員對於期待接受之專業支持服務的形式與內容有很高的認同程度。教育背景為「幼教/幼保/特教科系所」之居家托育人員對於「期待接受之專業支持服務的形式與內容」的認同程度,顯著高於教育背景為「其他(非教育相關科系所)」者。統整問卷調查及質性資料結果,托育人員期待接受之專業支持服務的形式與內容包含(1)提供早療資訊、社會福利、引導技巧等資源;(2)專業人員利用教玩具等物品來示範和教學;(3)提供到宅指導或開設實體課程等多元服務形式;(4)以正向鼓勵的態度提供支持;(5)促進保親溝通並增加家長的共同參與;(6)縮短申請與待排服務時間,服務次數盼增加

。 依據本研究結果,分別對社政相關單位、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居家托育人員、專業支持服務提供者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