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真識團隊寫的 豐盛樂齡 合勤共生宅年鑑 第一輯 和楊忠一的 物理治療師教你 行動輔具怎麼選怎麼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央及縣市輔具中心聯絡方式也說明:臺北市合宜輔具. 中心. 電話:(02)7713-7760.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 號. ※服務區域:北投、士林、中山、大同. 新北市. 新北市輔具資源中.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策馬天下 和大塊文化所出版 。

國立陽明大學 醫務管理研究所 陳曾基所指導 顏佳豪的 輔具租賃制度執行之案例分享-以臺灣某醫學中心為例 (2019),提出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輔具租賃、消費行為、供給模式。

而第二篇論文亞洲大學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長期照護組碩士在職專班 藍守仁、謝嫣娉所指導 劉弼翔的 探討復健個案對輔具的知識及態度對申請輔具意願之相關因素 (2017),提出因為有 輔具申請、知識、態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灣護理學會則補充:本會消息; 國際新訊; 政府公告; 轉知訊息; 徵才資訊 ... 會址:106439臺灣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281號4樓 電話:(02)2755-2291、(02)2755-2292 傳真:(02)2325-8652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豐盛樂齡 合勤共生宅年鑑 第一輯

為了解決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的問題,作者真識團隊 這樣論述:

歷經數年研究、探索、規畫、設計 合勤團隊建構出一套完整的「共生宅」架構 以多元共享的思維規畫建築與外環境關係 以系統整合理念經營高齡者的優質生活 在開放性的營運架構中 高齡長者各方面的需求將在此獲得滿足 這正是「合勤共生宅」有別於其他長照機構或養生村 最大的不同,以及最值得被認識的價值   本年鑑自籌備、採訪、撰稿、拍攝、編輯、設計、出版……費時年餘,書中詳細記載了合勤共生宅從發想的規畫理念、硬體環境營造、共生宅軟體機能,到日常生活暨活動設計、專業照護服務系統及未來推廣願景,所含括之相關單位及專業人士訪談超過百餘人,此為台灣當前唯一一個投注全心力打造以高齡人口為主要服務族群的專業建商「合

勤企業」,所正式發行出版的第一本高齡住宅全記錄,內容扎實珍貴,對於高齡與長照相關產業之專業人士而言,極富收藏及參考價值。   年鑑第一輯共分為五大部,第一部「發起」,第二部「居住」,第三部「生活」,第四部「照護」,第五部「推廣與願景」,全書共有三十六篇專文外加兩篇附錄,極致詳盡的闡述了「合勤共生宅」從無到有的整個歷程,以及團隊如何整合相關長照單位、專家學者、產業菁英乃至於活動團隊、物業管理及銀行團隊等等,以提供選擇入住的高齡長者最完整、豐富、多元、便利及實用的服務。   這樣一棟專業的高齡住宅建設,在高齡化社會已臻成熟的日本早以隨處可見,但在台灣卻是名符其實的「第一棟」,合勤團隊身先士卒的

精神值得被記述與傳揚,相信透過該團隊的精心規畫及戮力經營,將能夠影響台灣更多優質建築同業接續投入高齡住宅的打造,共同守護正在急速邁向高齡化社會的台灣,讓老年人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名人推薦   【產官學社會菁英‧聯名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列)   暖暖客廳NN15國際創新創辦人 王瑜君   國立陽明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李淑貞   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 李龍騰   台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系主任 林秋芬   聯合報文化基金會營運長‧有故事公司執行長 邱文通   科技生活雜誌暨新聞網社長 林芝華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唐峰正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 

莊孟翰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黃宗成   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 黃秀莊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 張淑卿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教授  曾思瑜   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主任 楊忠一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楊培珊   大葉大學會計資訊學系副教授 廖文章   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蔡淑瑩   社團法人台灣樂齡建築發展協會理事長‧建築師 聶玉璞  

輔具租賃制度執行之案例分享-以臺灣某醫學中心為例

為了解決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的問題,作者顏佳豪 這樣論述:

目的:在臺灣,輔具租賃制度是一種新型態的服務供給模式,目的是為了讓短期失能者能使用適合目前所需要的輔具型態並能適時更換輔具種類,經由重複使用以減少資源浪費。本研究擬以實際執行輔具租賃服務的醫療單位為例,分析執行成果,探討成效。本研究根據某醫學中心輔具單位所提供的輔具租賃服務項目,統計各類行動輔具服務量成長趨勢,並計算可節省購置新品的花費,據以提出改善建議。材料與方法:統計2017至2019年度某醫學中心輔具單位輔具租賃執行成果,統計各類行動輔具服務量成長趨勢,並計算可節省購置新品的花費。結果:在案例單位裡,輔具租賃服務量三年期間內持續增加,由2017年每月為69.4件至2019年每月出租件數

為108.7件,成長率為56.6%,因推行租賃制度相較於新品每年可節省1478900至3037350元購置費用。結論:租賃制度確實可減少輔具浪費及促進二手輔具再利用並可節省大筆經費,過去國內輔具市場長期以購置為主,租賃為輔,租賃市場尚未健全。國內二手輔具再利用需求持續成長,根據本研究結果要推廣租賃制度,無法只靠少數單位執行,除仍需克服倉儲空間、系統軟體、物流配送以及跨單位合作才可持續提升量能。

物理治療師教你 行動輔具怎麼選怎麼用

為了解決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的問題,作者楊忠一 這樣論述:

  許多失能朋友或其家屬,錯估了個案的行動能力,沒有接受選用輔具的專業評估與建議,錯用不當輔具,不但增加個案往後復健的困難度,還可能波及照顧者,連帶受到傷害。   隨著高齡社會到來,輔具的選擇與使用,將逐漸成為生活必備常識的一環。以輪椅為例,扶手、靠腳、椅背高度......都會因為不同的個案狀況而有不同選擇,輔具細部的差別,都需要經過專業的評估,才能符合實際的需求,這本書,作者楊忠一主任希望當有個案須要使用行動輔具時,能幫大家做最貼切的參考選擇。   疾病都有各自的病理機轉、不同的功能受損程度,非專業難以了解;輔具需求其實是與個案功能缺損息息相關,因此「以功能狀況來確定輔具需求」是更直接、

更簡單、更有效率的選用方式。   以輪椅為例,協助個案推輪椅是高齡化社會很常見的動作,如何協助個案上下斜坡、台階、門檻、地面縫隙、崎嶇路面等,除了安全第一外,錯誤的行進方式常造成輪椅翻倒、乘坐個案滑落等危險突發,對照顧者來說不可不慎、不知。   作者簡介 楊忠一   新北市社會局輔具資源中心主任。   長年實務接觸各種失能病患,對各類新舊輔具了若指掌,還能教民眾如何DIY的修復輔具。   序 輔具,不是用病名來選的 / 楊忠一 第一章  粗大動作功能分級 粗大動作功能分級好理解、好溝通 分級一、可以跑跳,上下樓梯不需扶欄杆 分級二,能放手行走,不能跑跳,上下樓梯需扶欄杆 分級

三,需扶持穩定物才能行走 分級四,無法行走,但能在無頭靠支撐下維持坐姿 分級五,無頭靠支撐下難以維持坐姿 第二章  幫助行走的輔具 步行輔具高度調整的原則 移位腰帶,步行訓練時預防跌倒的法寶 單點手杖. 要能放手走才適合 前臂拐杖省力好幾倍 四腳手杖,偏癱只剩單手能抓握最合適 腋下拐杖 助行器,加2個輪子會更穩 助步車,可走、可坐、可購物 第三章  輪椅怎麼選、怎麼用 輪椅尺寸怎麼選 腳踏板長度調好,輕鬆坐正少壓瘡 輪椅骨盆帶位置正確才有效 鬆緊可調背墊滿足人體工學需求 輪椅加桌板,能做事也坐得穩 可拆掀扶手、靠腳,是轉移位秘密武器 高椅背、有頭靠,可以仰躺、傾倒的輪椅 5招安穩入坐輪椅不

前滑 第四章  推輪椅的技巧 自己推輪椅也能趴趴走 中風,也能單手、單腳,推輪椅 協助上下緩坡、陡坡與崎嶇路面 協助上下台階、過門檻、縫隙 雙人協助輪椅上下樓梯 第五章  電動輪椅、電動代步車 電動輪椅選「輕便型」還是「馬力型」 安全使用電動輪椅的訓練 電動代步車要能走路才合適 後記  一定要知道的各種輔具補助資源 長照輔具補助 身心障礙者輔具補助 特殊教育輔具提供資源 職務再設計輔具補助 自序 輔具,不是用病名來選的   2004 年10 月1 日 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開幕,我跟夥伴們也從那天起,開始了全職的輔具服務工作。十多年來我們累積了許多輔具使用上常見的問題;也與失能者的家

屬、照顧服務員、長照專員、醫療人員、實習學生、輔具銷售人員等,分享輔具的種種適用狀況與使用技巧。   輔具,顧名思義是在輔助失能者的用具;並非是由病名來做依據,應該是以個案「功能狀況」所須要的為選擇標準。許多失能朋友或其家屬,錯估了個案的行動能力,沒有接受選用輔具的評估與建議,自行用了錯誤的輔具,往往增加個案往後復健及生活上的困難度。在我工作的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便有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陪同身障朋友試用體驗,也提供了輔具補助的申請協助。   依目前我國現行的「CNS 15390 身心障礙者輔具-分類與術語」,將輔具定義為:特別生產或一般用於預防、補償、監測、減輕或緩和機能損傷、活動限制

、參與侷限的任何產品。品項包括裝置、設備、儀器、技術和軟體,只要能夠幫助人類達到活動及各種功能目的,輔助器具與工具都算在列。從這定義中可以發現,輔具所要幫助的是「具體的功能」,而不是「治療或減輕疾病」。   不過一般人常在得到疾病或因意外造成身體的損傷,醫師做出診斷後,會建議病患:「開始需要使用輔具了。」但臨床上會有很多民眾會問:   「中風要用什麼輔具?」   「帕金森氏症要用什麼輔具?」   「失智症要用什麼輔具?」   諸如此類,就是典型的「用病名來選輔具」。   因為疾病都有各自的病理機轉、不同的嚴重程度,一般非專業的人其實難以了解。而輔具需求其實是與功能相關,與疾病本身並不直接

相關,因此「以功能狀況來確定輔具需求」是更直接、更簡單、更有效率的方式。   臨床上我們常遇到慌張的家屬:   「我爸爸中風住院了,出院以後要怎麼照顧?要準備什麼輔具?可以申請什麼長照服務⋯⋯」   我們真的很想幫忙,可是問來問去就只知道:「爸爸中風、腦血管阻塞、住在醫院、不會自己走路、生活上很多需要別人協助⋯⋯」我們熱心的以經驗值向她推薦:「可以用四腳拐杖、輪椅等輔具。」但家屬聽不進去,會堅持己見:「聽人家說,好像須要氣墊床的病床⋯⋯」,就一直雞同鴨講怎麼辦呢?   事實,一般沒有經驗、沒有專業訓練的家屬,對於失能病患的細節功能描述是很不精確的,記憶也很薄弱,常只知道得的「是什麼病」

。病人家屬若能知道「粗大動作的功能分級」,就可以快速把失能者的動作功能分級,再針對每個分級的能力,系統性的媒合所需要的輔具;這個方式已經廣泛的運用在輔具專業服務體系之中。   事實上,以輪椅為例,踏板、扶手、靠背高度⋯⋯都會因為不同個案的功能狀況而有不同設計,輔具細部的差別都需要經過專業的評估,才能更符合使用者實際上的需求;當有讀者朋友需要使用到行動輔具時,這本書能幫大家做最適合的選擇。   當病人須藉由輔具幫忙時,輔具「不是用疾病名稱」來選的,用「功能性」就對了!   楊忠一 助行器,加了2個輪子會更穩在臺灣,助行器可以說是失能的長者最常使用的步行輔具了,它有一個大底面提供足夠的穩定度

,使用者雙手同時抓握施力,平衡不好或是下肢受傷個案都非常適合。很多朋友幫老人家買的助行器沒有輪子,而是由四個橡皮腳墊組成的助行器,很多人覺得沒有輪子比較穩、比較安全,但事實上若仔細觀察,使用沒有輪子的助行器在走路時,每走一步就要抬起助行器往前移,這樣才有辦法往前走。助行器的四支腳,如果前面是輪子、後面是剎車,會發現助行器反而可以「平推移動」不需抬起,使用上對老人家輕鬆方便很多;而沒有輪子的助行器如果向前平移推動,反而會向前翻倒造成危險。如果已經買了助行器卻沒有輪子配件,只要居住在新北市或戶籍在新北市的長輩、或其家屬,可跟新北輔具中心連絡,中心會免費贈送輪椅與自動煞車配件。無輪助行器VS.加2輪

助行器好的助行器,除了能協助行動不便人的行走活動外,也可以預防跌倒的發生。無輪助行器,從抬起來到放下,需要動用到腰、手出力支撐,過程中所產生的搖晃,還可能造成跌倒。若是使用滾輪式助行器,個案不需把助行器使勁抬起來,就可免於懸空時,因支撐不住而跌倒的風險。滾輪式助行器,只要扶著前推便能平穩的走路,比無輪助行器少了「抬」的步驟,行進速度還可以快上近兩倍。兩輪助行器 反而穩、不會翻許多人誤解以為無輪助行器比較安全,其實那是一種直覺想法並不科學。一般人總以為輪子會滑,所以比較危險。事實上前面加兩個輪子,後面會有主動剎車輔助,往前推時輪子會平移而不翻倒。相反的,無輪助行器受到前推的力量反而會瞬間翻倒,因

此每一步向前都要抬起助行器,反而造成身體重心的晃動,整體步行過程反而更加不穩定。兩輪助行器 不用抬、不嫌慢病人往往在使用助行器時,常會因緊張而將身體重壓在助行器上,一不小心反而容易翻倒。很多長輩因抬不起助行器而放棄走路,讓他們試試加了兩輪的助行器吧!他們會發現只要用穩定的力量向前推,很容易便能往前平移,少了抬起的麻煩步驟,速度也加快,原本擔心煞不住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探討復健個案對輔具的知識及態度對申請輔具意願之相關因素

為了解決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的問題,作者劉弼翔 這樣論述:

目的:輔具是協助身心障礙者改善或維護身體功能重要的設備。台灣雖然有提供輔具給付,但是有研究指出輔具申請程序繁瑣、未經專業諮詢等問題,導致申請輔具意願下降。本研究目的探討復健個案對輔具的知識及態度對申請輔具意願之相關因素。方法:採橫斷性調查使用結構式問卷進行,研究對象為中部某區域教學醫院並同意受訪復健個案及主要照顧者,受訓過訪員進行面對面訪談蒐集資料,蒐集期間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使用相關分析及T檢定進行分析。結果:110位個案中男性66位(60%),女性44位(40%),平均年齡64.5歲(SD:15.5歲)。平均ADL分數50.4分(SD:34.3分),呈現中重度失能

。若輔具知識認為輔具是協助獨立自主(p=0.032)、能協助行走功能(p=0.026)及協助移位或轉位功能(p=0.044) ,願意申請輔具。對輔具的態度認為使用輔具會生活便利(p=0.033)及能提升與他人的互動(p=0.007)也願意申請輔具。結論:復健個案願意申請輔具與協助日常生活更加方便,能協助行走及移動能力,並且能與他人互動為最主要因素。本研究結果希望提供政府訂定推廣輔具申請相關政策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