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 兒 全腦開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新生 兒 全腦開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鮑杏儀寫的 提升孩子專注力,家長自己來:40個鍛鍊腦力、穩定情緒、促進學習的整合運動 和王美媛朱蕙玲張其東的 玩桌遊:樂活樂齡創意桌遊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0~3歲寶寶全腦開發遊戲書 - BOnnie's繪本屋也說明:0~3歲寶寶全腦開發遊戲書類型:遊戲書/操作書/玩具書簡介:幫助寶寶腦力開發的【互動式感覺統合遊戲書】 視覺顏色刺激Χ手動觸摸小肌肉發展Χ動態手眼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張老師文化 和道聲所出版 。

銘傳大學 商品設計學系創新設計與管理碩士班 閻建政所指導 黃莉喬的 視覺障礙兒童餐具設計 (2019),提出新生 兒 全腦開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視覺障礙兒童、餐具設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兒文所 游珮芸所指導 洪瓊君的 身體閱讀的探索與實踐 (2017),提出因為有 身體閱讀、親子身體閱讀、樂齡身體閱讀、詩意的身體、身體感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生 兒 全腦開發的解答。

最後網站0~1歲寶寶全腦遊戲,爸媽一起來陪玩,讓寶寶聰明翻倍則補充: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詹金淦表示,左右腦是採相互合作的,只要均衡給予寶寶各方面的刺激,就能達到全腦開發的目的,所以,想要寶寶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生 兒 全腦開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提升孩子專注力,家長自己來:40個鍛鍊腦力、穩定情緒、促進學習的整合運動

為了解決新生 兒 全腦開發的問題,作者鮑杏儀 這樣論述:

  去除生理壓力,進入全腦學習     孩子上課容易分心,問他問題反應也很慢嗎?   甚至因為老是坐不住干擾到同學而被排擠?   還是坐沒坐相,尤其喜歡趴在桌上寫作業?   寫字也潦草、超出格外,而且寫沒多久就喊累?     如果你再三規勸,孩子仍是依然故我,   在埋怨他調皮、懶散、不聽話之前,   請先確認他是不是因為原始反射而「身不由己」!     原始反射是新生兒最初的動作,主要做為保護及求生之用。   這些動作若因創傷、疾病、腦部發展遲緩……等未能及時整合,   就會對專注力、自主動作、姿勢、行為、情緒等造成負面影響,   像是在學習障礙兒童身上都可發現殘留的原始反射。     

從事物理治療工作長達二十餘年的作者   見過許多孩子因殘留的原始反射,影響到腦部成長及學習,   因此致力於推廣相關對策──   教導家長在家中為孩子做初步評估,並藉由運動來促進原始反射整合。   書中簡易、趣味、在家就能做的七大類親子運動,   可強化身體技巧、集中注意力、舒緩焦慮、促進感覺統合、平衡原始反射,   讓孩子不必再於生理緊張下學習,學得更輕鬆更愉快,   更容易專注、反應機敏、姿勢端正、寫字工整、情緒穩定!      本書特色     特色1: 香港協康會資深物理治療師經驗分享   讓每個學生都是在整合狀態下學習,而非在生理緊張中學習。     特色2: 完全圖解,專業知識一目

了然   兩百多幅案例照片與解說插圖,讓你秒懂有礙成長學習的七大原始反射。     特色3: 詳列自行檢測要點,及早發現問題   提供簡易測試和觀察重點,讓家長立即評估孩子學習困難的背後原因。     特色4: 多種居家整合運動,時時激發腦力   介紹40種動作簡單、不需特殊器材的運動,讓孩子在家隨時做全腦開發。   各界好評推薦(謹依來文順序排列)     王群光 資深自然療法醫師   吳東昇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調理保健技術科主任    曾嫦嫦 臺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顧問    李倩欣 物理治療師    李紫雲 高級特殊幼兒導師    蔡慧明 國際肌應學院觸康健教務理事    盧美玲 物理治療師

    珮妍媽媽 典型自閉症兒母親    莊潔瑜 RDI® 關係發展介入法顧問    溫德怡 社工    何美君 物理治療師   周潔芳 高級特殊幼兒導師   許鳳櫻 物理治療師   蘇健勤 高級物理治療師   專家推薦     認識杏儀學姐已有超過七年的時間,她一直是一位精進的人。不論自身修行還是兒科物理治療工作,她都不只安於傳統,一直在努力學習及進修,祈望找到更好的方式及技術去幫助有發展障礙的兒童。這本《提升孩子專注力,家長自己來:40個鍛鍊腦力、穩定情緒、促進學習的整合運動》便是學姐多年學習原始反射整合及工作應用心得,真心推薦給每一位家長,本書絕對能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的小孩,以協助他們成長

得更美好。──何美君(物理治療師)     在教育生涯裡需要不斷學習及反思我們的「不懂」。我真的慶幸能在有工作歷練後,閱讀《提升孩子專注力,家長自己來:40個鍛鍊腦力、穩定情緒、促進學習的整合運動》,使我更明白我的「不懂」。它的確啟發我對教育有需要兒童的新思維。   這本書以簡單文字帶領讀者了解影響兒童學習的基礎元素,又以直接方法及易懂的例子引領讀者學習整合技巧。真的要感謝這書的誠意及面世,請好好運用及珍惜它,它定能讓我們重新找到學習的樂趣。──周潔芳(高級特殊幼兒導師)     做為兒科物理治療師,我時常會觀察孩子成長中的各種發展範疇,不單單體能,更要全面地配合其情緒、社交和專注力等。我們為

特殊學習需求的孩子,訂立以目標為本的訓練和提供別具創意的遊戲,讓他們更投入學習。但往往在訓練期間,總遇上難以解決的根本──原始反射。   作者在這本《提升孩子專注力,家長自己來:40個鍛鍊腦力、穩定情緒、促進學習的整合運動》中,詳細列出如何從不同角度觀察孩子的問題,再引伸出因體能的不足,影響長遠學習。她融合各身體系統,整合原始反射,設計多元運動,提升學習狀態。家長們和孩子定能獲益,更重要的是:在愉快的氣氛下學習和成長。我除有幸在專業的角度看此書外,身為一位物理治療師媽媽,深深感受到作者為我家當時仍是三歲的孩子治療時,其智慧和獨到的慧眼,讓我重新擴展治療師的眼界和思維。   鮑:謝謝妳出版此書,

無私地分享專業上的知識,更為一眾孩子及家長提供明燈。──許鳳櫻(物理治療師)     有幸蒙邀推薦鮑杏儀老師的著作《提升孩子專注力,家長自己來:40個鍛鍊腦力、穩定情緒、促進學習的整合運動》,與杏儀同窗修畢物理治療學士,一起踏上兒科物理治療師的專業生涯,各盡所能在不同崗位服務有特殊需求的幼兒,轉眼已廿五戴。杏儀在健腦操及原始反射整合的專業知識及臨床經驗豐富,亦樂於與人分享心得,我亦受惠其中。時代促使杏儀執筆撰寫這本書,深入淺出地讓大眾(尤其是育有發展及學習困難子女的家長)了解原始反射的重點,及圖文並茂地闡述整合的步驟,相信必有助將原始反射整合運動普及化,給家長多一個可在家中應用又能改善學習表現

的方法,實在值得推介。──蘇健勤(高級物理治療師)

視覺障礙兒童餐具設計

為了解決新生 兒 全腦開發的問題,作者黃莉喬 這樣論述:

視覺障礙兒童在生活上因為受到視力的影響,學習任何事物都比一般兒童難以上手,且容易沒有安全感,導致在學習上也較容易因為不順心而受到影響、感到焦慮,若能讓視覺障礙兒童輕鬆的學會自主進食,除了可以獲得足夠的營養之外,亦能使視覺障礙兒童感到自信與有成就感,且父母也不需要時時刻刻在一旁協助,而此正是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本研究透過專家問卷調查瞭解設計視覺障礙兒童餐具時須考量的因素,並篩選出碗、湯匙、杯子各三款市售兒童餐具進行改良前與改良後之使用測試,且分別針對餐具進行色彩對比與色彩偏好測試,再依據測試所獲得之結果進行彙整分析,據以提出視覺障礙兒童適用之碗具設計提案並進行了實際使用測試驗證。結果顯示,餐具是

否好握持為設計視覺障礙兒童餐具最優先考量的因素,其次則是止滑功能;白色餐具較易辨別出其內所盛裝之食物,係最佳之色彩對比選擇,另,由於藍色的食物是最少見的,且紅色與紫色的食物較多,就顏色對比而言,藍色餐具為次佳的對比選擇;視覺正常之男、女兒童皆較偏好藍色餐具,然對橘色及黃色餐具則較不偏好;現有市售兒童碗具,視障兒童在舀取食物時容易將食物溢出碗外,且碗具易移動,確會對視障兒童在使用上造成不便;而依照本研究所規劃之設計提案所製作之碗具,由於在碗內上緣加上了阻擋,確實能讓視障兒童在舀取食物時不容易將食物溢出碗外;另由於在碗外上緣加上了外盤,而能接住溢出碗內的食物,避免食物掉落到桌上;而在碗下方由於加上

了矽膠止滑,也確實能避免碗在使用中滑動。

玩桌遊:樂活樂齡創意桌遊手冊

為了解決新生 兒 全腦開發的問題,作者王美媛朱蕙玲張其東 這樣論述:

  為高齡社會的銀髮族,注入青春洋溢的活力!   為家庭營造親子同樂、親密的份圍、增進闔家團聚的歡樂時光!   為三代同堂的互動創造平等的PK!     以健老、緩老構思健康的脈絡,落實整全失智的預防。   藉著益智的玩樂,活化大腦的思維,帶動手足的伸展;達到全身運動的功能,進而促進身心靈全人的健康。     舒活長者的心、喚醒凍齡的青春、增長孩童的智慧和聰明、活絡青少年的人際關係,輕鬆入門、老少咸宜,所有年齡都需要桌遊帶來的快樂力量。     25款多元、多面向的健智桌遊,領你體驗不同的情境、創造無限的童趣和歡笑。 作者簡介   王美媛     成長於貧乏的澎湖,在基層工作時看到社會人群的

需要,因此以社區宣教回應呼召,就讀台南神學院。曾參與彰基醫療服務,配搭簡春安教授研究, 與夏忠堅牧師合作921重建,並以重建經驗建置1919基督教救助網絡,因需要再進修牧靈諮商。編著七種家庭教育培訓|教材、著書三本。深信家庭孕育人,健全的家庭功能讓人被愛、被支持;教會是靈性大家庭,人要回家享受上帝的愛。   朱蕙玲     致力於學齡前教育,獲全團第五屆幼鐸獎,家庭、職場順遂。罹患「急性骨髓白血病」,歷經死蔭幽谷時遇見上帝,從此展開新生命,投入「喜恩家族慢飛天使」服事。受洗成為神的兒女,領受長者家庭事工異象及迫切,積極參與長者培訓課程,成為服務帶領者。體認白髮是榮耀的冠冕,社區長者關懷是與時間

賽跑的服務,祈盼長者們有健康的身心靈,也聽聞福音進入永恆。   張其東     成長中,因奶奶服事主的心志,奠定成為傳道人的根基。秉持信仰不單一昧地停留在教會內,而是實踐於生活中每一件事與物。回應上帝呼召,就讀新加坡神學院;領受 doublemile  使命,開拓加倍愛教會傳揚福音。因應高齡社會需求開展長者事工,得著社區長者身心靈健康、播種、深耕、結果。運用超優質媒介「桌遊」,不只動腦增進入際關係,更在操作過程探討生命議題、翻轉生命。 推薦序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來遊戲吧!-王亞灣/6 桌遊是不斷的學習與祝福-王雅涵/7 桌遊是未來娛樂治療的重要元素-李宗派/8 無人陪打麻將之

後-金玉梅/9 桌遊的應用與好處-連恩代/10 桌遊是族群與家庭的最佳良伴-許晟愷/11 桌遊啟蒙者-陳軍成/12 桌遊成為媽媽的動力-陳貞汝/13 陪伴長者進行有意義的活動-湯麗玉/14 桌遊好幫手陪伴長者共度好時光-劉力君/15 桌遊工作者的前線觀察-Jenny/16 作者序 從家庭開始-王美媛/17 跑道起始點-朱蕙玲/19 當桌遊遇到長者-張其東/20 前言/22 Ⅰ 成功老化的相關概念 第一章 認識老年/26 1. 老人 2. 老化 3. 成功老化 第二章 認識大腦/32 1. 大腦功能 2. 大腦老化 3. 大腦病變 第三章 成功老化與失敗老化―失智症/36 1. 減少生

理疾病與預防失智 2. 維持大腦功能與預防失智 3. 參與人際互動與預防失智 4. 參與靈性活動與預防失智 第四章 成功老化與休閒活動/42 1. 人類發展週期與休閒活動 2. 老年階段與休閒活動 3. 文化與休閒活動 4. 預防失智與休閒活動 Ⅱ 桌遊促進成功老化的實務 第五章 實務遊戲活動與桌遊/48 1. 常用的實務遊戲活動 2. 簡介桌遊歷史與發展 3. 桌遊與大腦認知功能 第六章 桌遊與成功老化/65 1. 桌遊特性與促進成功老化 2. 長者學習桌遊的實務 3. 高齡桌遊的分類與選擇 第七章 桌遊的實務操作/76 1. 接觸期的桌遊項目/76 1. 跳跳猴 2. 超級犀牛 3

. 疊杯派對 4. 彈指賽車 5. 籤籤入扣 6.UNO 疊疊樂 2. 投入期的桌遊項目/95 1. 格格不入 2. 摺足先登 3. 七巧板 4. 魚樂無窮 5. 水果擒拿手 6. 勝在有腦 7. 拉密 8. 原木形色棋 9. 黑白棋 10. 磁石三用棋 11. 步步高升 3. 培訓期的桌遊項目/128 1. UNO FLIP 2. 法老密碼 3. 奔跑吧蝸牛 4. 寶藏臺灣 5. 字字轉機 6. 傳情畫意 7. 什麼不見了 8. 猜猜我是誰 9. 換言一新 第八章 老服老―以桌遊服務落實 1. 成功老化的生活型態/157 作者序   從家庭開始     近三十年前,僅知道臺灣有麻將、四

色牌、棋類及大富翁等遊戲。在一次牧者退修會中,從內地會 Andy 宣教士接觸到「拉密」、「戰國風雲」兩款桌遊,我大開眼界,自此擴張了對德式桌遊的認識。婚後育有三子,家中沒有電視,我們運用「拉密」拉近了祖孫三代的親密關係。不僅家人彼此更加親近,孩子們的邏輯、反應、思考力等大腦學習能力也跟著進步;從事家庭教育的我與夫婿,便將桌遊定位為親子教育與家庭關係的好工具。     隨著青春期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邁入老年期、婆婆的失智治療,以及面對臺灣高齡社會帶來的失智議題,我們更加認同桌遊對家庭的貢獻。桌遊能促進孩童大腦發育成長、三代關係、失智預防及闔家歡樂,當然也能幫助更多家庭。於是禱告上帝賜我力量與資源

,助我完成此異象的推展所需。2010 年展開桌遊於各族群的運用規劃,上帝預備一群志同道合的桌遊高手,一起投入家庭社區外展事工。     桌遊豐富多元、生動有趣、動腦機制、人際互動等特質,成為我建置旺得福事工與高齡失智預防的重點策略。加倍愛社區關懷照顧據點的其東牧師、映佳師母與寶貝老師,從旺得福的測試模組開始,團隊齊步接受培訓、全力推展、將桌遊融入健康促進活動中。團隊多年累積的實務運作與觀察,發現長期參與活動的長者,不只減少罹病的風險,且能維持認知能力、持續社會參與。活動中長者的笑聲不斷、活力再現,促使我思考如何將此成功經驗,推廣至更多的社區。     心動不如行動,寫書計劃於是啟動。撰寫時人在

美國,有機會認識運用於高齡者的娛樂治療,提醒我可以善用RT,加入成功老化、老人服務老人的概念,藉以建立成功老化的生活型態。因此,本書是以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ing)理論為基礎概念,輔以桌遊的特質與實務經驗,希望形成老吾老、老服老的生活理念;幫助玩桌遊、動腦又緩老的長者,成為傳播快樂的服務者,為社會貢獻己力,讓高齡世代成為祝福家庭的正能量。     本書不是紙上談兵,而是成功經驗的彙整。感謝加倍愛團隊的長期投入及長者們的參與,證明玩桌遊能促進大腦活力、身體健康。感謝協助攝影的長者們留住快樂的身影。感謝小驢駒創意工作室熱心捐贈,提供未來老玩童桌遊服務器具,為推展失智預防作好準備。本

書版稅所得亦將全數捐作桌遊服務之用。     自助、人助,才有天助。祈賜人快樂天賦的上帝,使桌遊成為失智預防的好工具,讓桌遊成為高齡社會與家庭的祝福!   王美媛   跑道起始點     近三十年幼教歷程,看著孩子們啟蒙學習,從做中學開始點滴累積,由不會到會的訣竅,不斷地透過教具的刺激,反覆思考,推理判斷;由簡至繁的操作練習,最終達成學習目標。教具的分類有益智、語文、科學、美勞、積木等,大小肌肉訓練均包括在內,以達到全腦開發。     近年來,因緣際會走進銀髮族的服務領域。從健康為起始點,過程中不難發現,長者因為歲月增添,生活中身心靈缺乏人際互動、學習刺激,老化的速度是加快的,經常一個轉身,一

個動作,剛才的事都不記得了。思想著若把運用於孩童身上的啟蒙元素,植入長者生活中,加以刺激且善用其功能,應該有助於延緩老化,也能加深回顧舊時歲月的長期記憶,改善認知及大腦的靈活度。     有想法就行動吧!當我們把桌遊─不插電的桌上遊戲,融入長者健康促進活動中,漸進式地帶領長者玩桌遊、動動腦,從中發現不但激起他們高昂的生命活力,也帶動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彼此較勁的鼓勵話語增強許多,在此起彼落的驚呼和歡笑聲中玩出好心情;即時樂趣中,不但增加熱情的社交能力,反應思考力也大大地提升。看到長者們容顏的改變,互相幫助的過程中,不在乎輸贏,而是看重那份屬於銀髮的健康情誼,對我們來說是莫大的歡喜。     刻不

容緩地,我們將曾運用於長者事工的多款不同功能的桌遊,在長者身上玩出健康、美好的記憶與回顧,對腦、眼、手及專注力的好處,逐一記錄經驗點滴與過程後彙集成書。藉由資源共享,提供有效率且輕省的教材,協助致力於服務長者的單位和志工們,透過有溫度的語言、富同理且接納的心,幫助長者們舒緩目前所面臨的退化或失智的恐懼。   朱蕙玲   當桌遊遇到長者     我接觸桌遊已有一段時間,剛開始是在新加坡看見教會青少年一起玩,覺得還不錯。回到臺灣後,福音協進會美媛主任剛好有桌遊訓練,於是參與了一系列的相關課程。從基礎的認識到青少年營會的運用、對特殊兒與長者的桌遊服事等,讓我看見桌遊的運用真是廣泛。     從事長者

服務多年,桌遊運用是其中極爲重要的一環。剛開始,或許長輩們會覺得無聊,但是當用心地讓他們了解,玩遊戲的過程可以有不一樣的學習,而且是手腦並用、手眼協調的運作,長輩們便會認真學習,並確實發現它們的不同,從慢慢地接受,到著迷於桌遊的挑戰。     桌遊可以是單純好玩的遊戲、破冰的好工具,也可以進一步更深層的討論,讓參與者有更多的思考。舉例說明,我們運用桌遊「跳跳猴」來引導長者思考,遊戲時努力保護猴子不要掉落,就像保護自己的孩子一樣;這是很貼近長者的想法,若是非放手不可的時候,你會怎樣想、怎麼做?在桌遊活動結束後,進行這類討論會有不一樣的思考。當我們在桌遊中放入不同的思考元素時,藉由桌遊的催化,可以

引導出不同的經驗連結與想法。     期許本書的出版,提供讀者不同的思維想法與實務經驗,祈能拋磚引玉,相信許多的桌遊前輩會有不一樣的看見,在服事中有不一樣的發現,讓桌遊不再只是桌遊。   張其東 第三章 成功老化與失敗老化―失智症 老年退化性失智症的發生,可說是生理上失敗老化的結果之一。對於失智症的研究,有一說是與基因相關,但為數不少的大腦老化、病變與心血管、腦血管病變有關。這些疾病已得到許多研究證明,經由持續的運動及均衡的營養,可達到預防、降低失智症的罹患率。 1減少生理疾病與預防失智 臺灣大學黃宗正醫師指出:成功老化的指標狀態,包括生理健康、教育程度較高、經濟穩定、做事自主有效率、參加志

工活動,以及無精神病症狀等。此外,黃宗正引用Roos 等人在1971 ~ 1983 針對3,576位老人(65 ~ 84 歲)進行的十二年長期追蹤研究,提出該研究發現預測成功老化的三個重要因素: 1. 自我評估健康狀態越良好者,日後成功老化的機會越高; 2. 十二年間未曾得到癌症或糖尿病; 3. 十二年間未曾發生配偶死亡或住安養院。 根據Roos 等人的研究結論顯示,初老期的狀態,能預測日後老化的成功與否;而成功老化的人,通常較早達到自我統整的狀態,也就是成功老化的四項重點: 1. 維持「自覺健康」:包括樂觀、正向思考、提升健康狀態; 2. 避免慢性病; 3. 建構人際支持系統; 4. 儘早做

到上述三點。 有成功的老化,就有失敗的老化。以失敗老化的疾病而言,失智症是最大的疾病之一。雖然目前尚無根治失智症的有效藥物,但搭配以下五項非藥物療法,對延緩失智症患者的退化極為重要: 1. 規律的運動,至少維持每日30 分鐘快走; 2. 持續的腦部認知活動,學習新事物、動腦活動等; 3. 維持社交活動:人際互動能刺激大腦,尤其是相互關懷支持、助人及靈性提升活動,助益更大; 4. 均衡的飲食:以地中海型飲食,多蔬、多魚、五穀雜糧、豆類和橄欖油為主的飲食風格。 5. 減少、避免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等,若已罹患也要積極控制。 (資料來源: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2018 年1 月122

期)

身體閱讀的探索與實踐

為了解決新生 兒 全腦開發的問題,作者洪瓊君 這樣論述:

身體閱讀的探索與實踐作者:洪瓊君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摘 要本論文透過自我民族誌的書寫,反身觀看我這半生最豐富的創作——「身體閱讀」的教學實踐與概念形成,並且深入探究教學過程中,我有什麼樣的轉化與獲得? 「身體閱讀」的模式,對於參與者有什麼樣的幫助? 同時尋找理論,試圖讓我的教學實踐及教育理念的建構互相對話。最後將我的「身體閱讀」課程,整理出一個系統,希冀這套教學系統能對閱讀教育推廣者有所幫助。 論文共分九章,第一章以順序時間軸爬梳我這二十年的教與學的歷程,並說明研究動機、身體閱讀初步的定義、提出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研究問題包含:一、什麼是身體閱讀?二、身體閱讀有何可能性與限制?三

、身體閱讀可以發展成什麼模式?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第三章與第四章說明與探討身體閱讀的內容、方法及效益。第五章至第八章分別論析不同族群、不同年齡層的對象與身體閱讀相遇之後身體感的轉化,並嘗試與「詩意的身體」等理論對話。第五章討論小學生可開發的身體;第六章討論大學生多餘的身體;第七章討論身體閱讀在親子共讀的應用,並探討親子關係在身體閱讀的歷程中的轉化;第八章探究持續六年以上的樂齡身體閱讀課的歷程,教學者我與樂齡長者彼此的影響與成長。第九章回應緒論中提出的三個研究問題,並為身體閱讀建構出實作模式與核心理念。本論文除了為「身體閱讀」整理出一套可供參考實踐的教學模組之外,在「身體閱讀」的歷程中,亦觀察到不

同族群、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在不同文化環境的教導薰習而來的身體,以及在經歷「身體閱讀」之後身體感的轉化。 身體要實踐的閱讀,亦即讓身體帶動思考,從五感開發的練習開始,透過身體的行動做為個體與環境的「中介」,藉以深化學習。本研究發現,身體閱讀除了過程活潑、激發興趣,也能增進理解、記憶、想像、感受力與合作力的培養。關鍵詞:身體閱讀、親子身體閱讀、樂齡身體閱讀、詩意的身體、身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