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台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法鼓山台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聖嚴法師寫的 如月印空──聖嚴法師默照禪講錄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北景點- 法鼓山農禪寺- 台灣即時影像網也說明:法鼓山 農禪寺是漢傳佛教在台灣的弘法重鎮,一直在從事佛教教育與社會關懷工作,並推動漢傳佛教精神。看似美術館的農禪寺,結合了佛教與現代建築藝術,成為熱門的IG打卡 ...

法鼓文理學院 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學程 辜琮瑜所指導 楊凌子的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境教之初探~以景觀組義工的角度為例 (2019),提出法鼓山台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法鼓山、聖嚴法師、境教、義工。

而第二篇論文正修科技大學 休閒與運動管理所 何秉燦所指導 許英雪的 道教臨終關懷推廣之研究 -以九陽道善堂臨終助禱培訓課程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道教、九陽道善堂、臨終關懷、安寧療護、臨終助禱的重點而找出了 法鼓山台北的解答。

最後網站全臺各地行願館 -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則補充:地區 法鼓分院 電話 郵遞區號 北部 總本山行願館 (02)2498‑0398 208 北部 農禪行願館 (02)2893‑3161#805 112 北部 安和行願館 (02)2778‑5007~9#175 106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法鼓山台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如月印空──聖嚴法師默照禪講錄

為了解決法鼓山台北的問題,作者聖嚴法師 這樣論述:

  「默照禪」是由宋代宏智正覺禪師首倡並弘揚,為一種同時運用靜定與覺照的禪修法。   本書是根據聖嚴法師於一九八九、一九九五年在英國威爾斯指導「默照禪七」的內容編輯而成,除了介紹禪的基本概念與默照的實修方法外,還包括編者約翰.克魯克描述個人修行心得的數篇短文,以及隨法師出遊的趣事,兼具修行歷程的知性面與感性面。   禪修最重要的目標是徹見宇宙實相而醒悟,書中提到的千代野禪師,在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將手中的水桶掉落在地,桶面的月影瞬間破滅,他也在這一剎那開悟了。其實,每個人手中都提著一個裝滿了假象的無形桶子,唯有讓自己時時處於靜定而覺照之中,才有機會破除假象,品嘗「桶裡無水,水中無月──手中是

空」的開悟滋味。 歷歷不昧,一念萬年 當下覺知宇宙人生的實相 默照禪法,默默觀照經驗的生起。 心愈來愈沉靜,就像一池水完全靜止後, 每一粒沙子都沉澱到池底,水變得透明清澈。 這種透明清澈自然而然會變成開悟,毫不費力。 ——聖嚴法師 本書特色 默照的修行, 是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培養生命的洞察力, 當漫無止盡的色、受、想、行、識漸漸平息下來, 心——就具足覺悟自己、覺悟一切的能量。   在本書中,約翰?克魯克以編輯角度,記錄聖嚴法師在英國威爾斯的禪七開示,分享個人修習靜定與覺照的心得,並藉由互動故事,呈現禪修者單純而深刻的內在特質。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   1930年出生,1943年出家修行。曾於

高雄山中閉關六年,並留學日本,獲得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任雜誌編輯、教授、研究所所長以及譯經院院長等。   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創建法鼓山、僧伽大學、法鼓大學以及社會大學等。在國內設立禪修、文教、慈善等基金會,分支道場遍及於歐、亞、美、澳等各大洲。   他是一位教育家、作家,更是一位宗教家和國際知名禪師,長年在國內外為推動「心靈環保」、「種族和諧」及「世界和平」等工作不遺餘力。   聖嚴法師所獲得的榮譽獎項中,包括總統文化獎、行政院文化獎、社會運動和風獎之傑出社會運動領袖獎、中山文藝創作獎、中山學術著作獎、斐德烈二世和平獎等十多種。   出版著作一百多種,已有十多種語言的譯著。他曾經應邀為《

中華日報》、《中央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等各大報紙,及《天下》、《康健》等雜誌撰寫專欄。 編者簡介 約翰.克魯克博士(John Crook, PhD, DSc)   一九三○年生,英國生物學家與人類學家。一九五○年代開始習禪,一九九三年於紐約接受聖嚴法師傳法,承繼曹洞與臨濟宗禪法法脈,成為聖嚴法師的第一位西方法子。目前為「西方人禪修會」(Western Chan Fellowship)導師。著有The Evolution of Human Consciousness、Space in Mind、Himalayan Buddhist Villages、The Yogins

of Ladakh、Hilltops of the Hong Kong Moon等書。 譯者簡介 薛慧儀   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英國University of Bath口筆譯碩士。曾任職於法鼓山文化中心國際翻譯室,現為大學兼職講師。譯作有:《禪門第一課》(法鼓文化)、《違法之徒》(春天出版)以及《桑果公園》(暫名,春天出版)等。

法鼓山台北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法鼓山台北農禪寺「農禪水月 都會心靈的一方淨土」(2018)

1971年,東初老人於關渡平原興建一棟兩層樓農舍,將之命名為「農禪寺」。1978年,聖嚴法師接任住持,一步步興辦現代化的佛法弘化事業。數十年來,十方信眾求法心切,小小農禪寺延展出層層鐵皮屋,成為現代人心靈的一方淨土,並孕育出動人的法鼓山開山故事。而歷經兩年整建,農禪寺水月道場終於2012年12月底落成啟用。一方水池,映照大千,農禪寺蛻變成一座即景觀心的景觀道場,繼續引領大眾培福修慧、安頓身心。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境教之初探~以景觀組義工的角度為例

為了解決法鼓山台北的問題,作者楊凌子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聖嚴法師創立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的理念、園區的特色以及「境教」,想要透過法鼓山的境來教育什麼,想要產生什麼樣的境教功能和效果。研究的方法有二,其一是採用文本分析法,以聖嚴法師的著作和法鼓山官方的資料為範疇,將收集到的文本資料整理、歸納和分類,列出主要設施項目的設置目的、設計理念、風格、製作和所呈現出的境教效果等等,找出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的特色;其二是採用訪談法,目的是探討法鼓山境教對人在心境上的影響,以法鼓山園區景觀組義工菩薩為訪談對象,整理分析訪談的內容,依照聖嚴法師期盼的三種境教功能的分類,歸納出研究的結果。研究結果之一,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的特色有四大類,包含自然

元素、禪宗風格、觀音道場、和悲智雙運,在每一類別中列出主要的設施項目來進行說明。研究結果之二,在景觀組義工菩薩的心境影響方面,依照聖嚴法師的境教功能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體驗到所謂人間淨土,也就是體驗環境,包含1. 保留自然生態環境2. 禪宗道場3. 極樂世界,第二種是體驗自己,也就是體驗清靜的心靈,包含1. 消融煩惱和淨心2. 自我覺察與成長3.禪法的應用,第三種是體驗到這個生命共同體,包含1. 觀音菩薩的慈悲與智慧2. 四種環保3. 奉獻自己、成就大眾。最後,提出未來對探討聖嚴法師或是法鼓山境教的研究建議。

道教臨終關懷推廣之研究 -以九陽道善堂臨終助禱培訓課程為例

為了解決法鼓山台北的問題,作者許英雪 這樣論述:

摘要近年來,有關癌症罹病的人越來越多,致死率到目前為止仍然居高不下,使得一般社會大眾對於臨終關懷的需求越來越高。在這種死亡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個人認為身為研究者的我們有必要設法找出減緩這種壓力的方法,讓一般的社會大眾在遭遇死亡的壓力時可以用一種比較自在達觀的角度來面對。研究目的為一、了解郭國賢住持對於臨終助禱培訓課程的構想為何,他的構想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呈現;二、了解這樣的培訓課程實際實踐的情形為何,以及參與的情形為何;三、了解所有參與的學員對於這樣的課程有甚麼樣的學習成效;四、了解這樣的培訓課程到底規劃設計的如何,究竟有甚麼樣的優缺點;五、了解這樣的培訓課程如果要加以推廣,那麼要用甚麼樣

的方式來推廣會比較有成效;六、將這樣的培訓課程提供給其他的道教同道做為參考,以利道教信徒在臨終時如何安然面對臨終與死亡。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就從臨終關懷的了解出發,發現臨終關懷除了現有的安寧療護式的臨終關懷以外,還有傳統式的臨終關懷。在傳統式的臨終關懷中,還包含了道德式的傳統禮俗的臨終關懷和宗教式的臨終關懷。對研究者而言,這樣的了解讓研究者有機會可以談論道教的臨終關懷。本論文是以九陽道善堂有關臨終助禱培訓活動作為主要的探討對象,在方法上採用個案研究方法,設法了解這樣培訓活動的各種狀況,做為未來調整的依據。研究結果發現道教也可以有類似佛教助念作法的臨終助禱。對於道教的信徒而言,這

樣的臨終助禱有助於他們善終的實現。問題是,要讓這樣的做法可以產生好的效果,就必須培養相關的臨終助禱師。可是,就目前培訓課程的設計與推廣而言,雖然可以達成初步的效果,對整個培訓目的的實現仍待加強。為了圓滿實現培訓的目的,本論文建議課程設計要更集中在臨終助禱的相關內容上,培訓的對象也須以關懷臨終的第一線人員為主。關鍵詞:道教、九陽道善堂、臨終關懷、安寧療護、臨終助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