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災醫療給付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職災醫療給付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潘致弘,杜宗禮寫的 職業災害勞工使用自費醫療材料情形評估研究 ILOSH110-A302 和鄭正一的 勞保實務教戰100%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申請職災醫療給付這張圖一目了然 - 中時新聞網也說明:未於10天內補送者,可在6個月內像勞工保險局申請核退。 如果情況較輕微的勞工,則是可以先上勞保局網站下載職災醫療書單後交由投保單位填寫並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和永然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鄭雅文所指導 陳怡靜的 職業傷害的社會不平等分布:全民健保職災醫療給付與勞工保險職業傷害現金給付之分析 (2019),提出職災醫療給付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全民健康保險、勞工保險、職業傷害、疾病負擔、社會不平等、健康不平等。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財富與稅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陳柏青所指導 莊永清的 監獄受刑人社會的保險規範 (2012),提出因為有 監獄、受刑人、社會保險、商業保險的重點而找出了 職災醫療給付的解答。

最後網站職災醫療給付 - 新北市網路購物服務人員職業工會則補充:勞工保險職業傷病門診單及住院申請書自104年1月1日起可逕自本局全球資訊網下載使用或至本局各地辦事處領用,惟仍應由投保單位蓋章證明後被保險人方可持至全民健康保險醫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職災醫療給付,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職業災害勞工使用自費醫療材料情形評估研究 ILOSH110-A302

為了解決職災醫療給付的問題,作者潘致弘,杜宗禮 這樣論述:

  我國勞工保險職業災害醫療給付,於1995年全民健康保險開辦後,除職業傷病資格審核由勞工保險局辦理外,均按全民健康保險相關規定辦理;自2006年起患者可選用的醫療特殊材料分成屬健保全額給付、健保部分給付而得自付差額、以及健保不給付而需自付全額等三類;中央健保署主張健保給付的醫療特殊材料品項已足敷使用,未被收載納入健保給付範圍的醫療特殊材料品項可能與價格昂貴或無改善功能等因素有關。有勞工團體建議基於減輕勞工經濟負擔及有效分攤雇主補償責任,職業災害保險醫療給付範圍應與全民健康保險有所區隔、而增加非健保給付項目。本研究分析我國職業災害勞工有關自費醫療特殊材料使用情形,而深入探討

職業災害保險將自費醫療特殊材料納入給付範圍的可行性。

職災醫療給付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
強制加保對象:受僱於登記有案事業單位勞工(沒人數限制)
擴大加保對象:受僱於自然人雇主或是實際從事勞動人員
保險費率:平均費率0.21%,三年檢討一次
醫療給付、傷病給付、失能給付、死亡給付新舊法差異說明
年金競合、遺屬年金領取條件
line ID: @gisin
Email: [email protected]
行動:0932-342621

職業傷害的社會不平等分布:全民健保職災醫療給付與勞工保險職業傷害現金給付之分析

為了解決職災醫療給付的問題,作者陳怡靜 這樣論述:

背景:工作者的社經地位是重要的社會決定因素,且可能影響職業傷害的發生風險。在臺灣,針對職業傷害風險已有不少研究,對工作者人口學進行廣泛分析,發現藍領階級者有較高的職業傷害風險。然而少有研究分析工作者的社經地位與職業傷害風險及疾病負擔程度之相關。目的:本研究旨在檢視職業傷害社會不平等的現象及歷年趨勢。方法:本研究利用2016年至2018年的勞工保險職業災害現金給付資料以及2000年至2016年的全民健康保險職災醫療給付資料,比較不同性別、年齡、投保薪資、投保單位類別、產業以及各行政區域之職業傷害發生狀況及疾病負擔程度。勞保資料方面,分析2016年至2018年三年間致死性與非致死性職業傷害發生率

及趨勢;全民健保方面,分析2016年不同社經地位工作者之職業傷害醫療給付發生率、死亡率、就醫後30天內致死率、住院率、住院後30天內致死率、平均每人醫療花費、失能調整人年,和2000年至2016年各變項之趨勢,並利用邏輯斯迴歸分析不同社經地位工作者的職業傷害風險。結果:(1)於勞保資料中,2016年至2018年間之總投保人年為30,809,863人年,三年間共發生1,617件致死性及150,026件非致死性職業傷害案件。三年之致死性及非致死性職業傷害發生率分別為5.25/105人年及486.94/105人年。趨勢方面,非致死性職業傷害發生率呈現下降趨勢,致死性職業傷害發生率則無顯著趨勢。(2)

於健保資料中,2016年之投保人年為12,109,590人年,發生共154,561件職業傷害醫療給付案件、114件職業傷害就醫後30天內死亡案件、11,813件住院案件、49件住院後30天內死亡案件。職業傷害發生率為1,276.35/105人年、職業傷害死亡率為0.94/105人年、職業傷害就醫後30天內致死率為0.70/103、住院率為97.55/105人年、職業傷害住院後30天內致死率為4.15/103、平均每人醫療花費點數為126.74點、DALYs為34.04/105。趨勢方面,職業傷害醫療給付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職業傷害就醫後30天內致死率、住院率則呈現下降趨勢,職業傷害死亡率、住院

後30天內致死率及平均每人醫療花費則無顯著趨勢。整體而言,男性的職業傷害疾病負擔及發生風險皆較女性高;年輕工作者職業傷害發生風險較高、年長工作者職業傷害死亡風險較高;投保薪資高者職業傷害疾病負擔及發生風險皆較低,但投保薪資與職業傷害風險之相關未呈現階層化分布;投保身分則以受僱者及職業工會投保者的職業傷害疾病負擔及發生風險較高;營造業的職業傷害風險顯著高於其他行業。結論:本研究透過勞保資料及健保資料檢視職業傷害的社會不平等分布,但並未發現一致性的社會階層化現象,可能與社會階層指標的選取與測量方式較為粗略有關。有關投保薪資與社會經濟地位之關聯則需進一步探究。然而本研究仍指出,職業傷害仍對勞動人口造

成相當高的疾病負擔。勞動主管機關應檢視現有的職業安全保護措施,並針對高風險族群加以改善。

勞保實務教戰100%

為了解決職災醫療給付的問題,作者鄭正一 這樣論述:

  勞工保險條例、各項給付標準與請領手續複雜多端,常使得勞工在難以理解的情況下,無法獲得應有的保障,勞工保險的社會救濟功能從而大打折扣。本書作者教授勞工保險業務經驗豐富,以上課精闢的內容為基礎,將勞工保險法律規定分成六章,依序為:導論、勞工保險概論、勞工保險給付、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就業保險法,並蒐集大量實例深入解說,以淺顯文字配合完整的圖表、證明書、申請書、行政函釋,幫助讀者突破法條深奧的外殼,實地運用,爭取自身權益。

監獄受刑人社會的保險規範

為了解決職災醫療給付的問題,作者莊永清 這樣論述:

監獄受刑人原本在社會中均有其適用的社會保險及投保的商業保險,本文主要在探求我國監獄受刑人入監服刑時,對於其原先所適用的相關社會保險有何影響;並研究若犯罪人因案入監服刑,其所投保之商業保險保單效力如何;兼探討入監服刑對當事人的保險權利義務有何影響。無論是政府對於社會保險政策之制定、監獄在受刑人的矯正管理、保險公司在保險商品之設計等,均應考量受刑人可能面臨到的各種保險之規範,加強對受刑人做保險法規之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