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翻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華嚴經翻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直貢覺巴.吉天頌恭寫的 正法一意 四部彙編 和于君方的 漢傳佛教專題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華嚴經-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也說明:又稱《新華嚴》、《唐經》。 四十華嚴,唐般若譯。卷第四十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略稱「普賢行願品」,又稱《貞元經》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出版 和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所出版 。

國立嘉義大學 中國文學系研究所 鄭阿財、朱鳳玉所指導 莊慧娟的 敦煌本《華嚴經》五十卷本之研究 (2018),提出華嚴經翻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敦煌寫本、華嚴經、五十卷本、佛馱跋陀羅。

最後網站华严经名句原文,翻译,赏析_好诗文网簡- 華嚴經名句則補充:經句出處. 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切諸善法;斷除疑網出愛流,開示涅槃無上道。. ──大方廣佛華嚴經‧賢首品第十二之. 經句語譯. 信心是菩提心,亦是大悲心,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華嚴經翻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正法一意 四部彙編

為了解決華嚴經翻譯的問題,作者直貢覺巴.吉天頌恭 這樣論述:

*《正法一意》第一本中文釋論 *藏、中對照。專業佛典   《正法一意》是吉天頌恭畢生修證的核心思想,文雖精要,義理深廣。以釋迦牟尼佛的教理為依據,根本上師帕摩竹巴的教言作為莊嚴,字裡行間加入了諸多成就祖師的心髓訣竅。   《正法一意四部彙編》,主要收錄覺巴吉天頌恭的不共法語《一意金剛語》、其心子敬安仁欽強秋的《一意綱要》,以及法王巴楚仁波切的親傳弟子──佐欽堪布.昆桑巴滇所著的《一意釋論》。   為什麼說「一意」呢?總的來說,諸佛教法雖似有殊異,然究竟諸法皆同一義,無二無別,故名「一意」。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釋迦牟尼佛依眾生根器的所傳授的八萬四千法門,只需進入一門,最終皆可證得佛果,了悟萬法

一味,即為「一意」。   「一意」被視為直貢噶舉傳承最獨特的教法,它代表著吉天頌恭在經論及密續教法的研究、實修及證悟的極致。這本極為重要的經典,不僅為直貢噶舉教派弟子們、也為一般佛法修行者帶來了莫大的益處。   【推薦引文】   我相信此翻譯作品必定達到了極高的水準。此外,對於比札瑪西拉翻譯小組發自內心的對於弘揚直貢噶舉不共教法的清淨意樂,和長期以來贊助此翻譯工作的噶千基金會表示衷心的致謝和隨喜。 ——直貢澈贊法王   非常隨喜三界法王世間不共怙主之心意,具有許多殊勝特質的達波噶舉大宗義或稱為《正法一意》一書,中文本的釋論出版了,這部善論如意寶的中譯出版,必將利益具有虔敬心希求正法者,本人如此

希望並祈請。 ——第八世噶千仁波切   欣聞三界怙主直貢法王之法音——攝集諸佛行持與心意,其精萃之教典《正法一意》的根本頌與釋論由藏文翻譯成中文,並出版成書;對此衷心地致上隨喜,並期許所有的法友此後皆能進行聞、思、修為祥善! ——第十二世努巴仁波切   符合上師帕摩竹巴心意所依《大方廣佛華嚴經》,與吉天頌恭特重《大寶積經》的《正法一意》,其影響力在直貢噶舉自宗以外,也受到藏傳佛教各派重視,如今中譯本的問世,華語世界終能有幸一窺其奧義。 ——第三世巴麥欽哲仁波切

敦煌本《華嚴經》五十卷本之研究

為了解決華嚴經翻譯的問題,作者莊慧娟 這樣論述:

晉譯《華嚴經》以六十卷為世人所知,然《出三藏記集》所錄為五十卷,唐.《開元釋教錄》錄「初出五十卷後人分為六十」。晉譯《華嚴經》為何重開成六十卷?何人重開?初譯的五十卷原貌如何?引發本論文的研究動機,晉譯《華嚴經》為東晉佛馱跋陀羅於永初二年(421)譯出,欲還原五十卷原貌,唯有從蘊藏豐富的隋唐時代的敦煌文獻進行考察。本研究首先從歷代經錄史傳探析五十卷為何重開?何人重開?何時重開?經由第二章「晉譯《華嚴經》翻譯與流傳」之分析,雖沒有得到明確答案,但誠如鄭師阿財所言「五十華嚴與六十華嚴同為佛駄跋陀羅所譯。初譯之時以五十卷本流傳,後來人們才又將五十卷本重開成為六十卷本。隋以下的經錄已有六十華嚴的著錄

,並與五十卷本同時流通。」重開後的「六十華嚴」與初譯本「五十華嚴」有何不同?本論文第三章節就此問題,從藏經本所錄「五十華嚴」與「六十華嚴」作一探析。在卷次品第的分析結果為「五十華嚴」與「六十華嚴」在品目架構上雖同為三十四品,但在品目下的分節相差6小節,另值得關注的是《大唐開元釋教廣品歷章》所錄的「六十華嚴」為74小節,同「五十華嚴」的74小節。此現象是否透露六十卷本的分節,從唐寫本時代至宋刻本藏經時代有所增加,而增加的原因又為何?有待後續研究。至於分卷開合與經文差異,除在第三章第二至三節具體分析外,並與敦煌本「五十華嚴」寫卷作對照校勘(詳第四章第三節)。第四章節以整理本研究所蒐集的200件寫卷

進行1.殘缺補錄2.寫卷敘錄3.寫卷判別4.寫卷綴合等工作,並考察敦煌本與藏經本的差異,綜整結果為:1.計62件保有華嚴經的經題品次,此62件寫卷佔五十卷中的四十二卷,大抵可以勾勒出早期五十卷本流傳的樣態。2.校勘寫卷S.01319、中村26、S.01848、S.04520,發現《中華藏–五十華嚴》卷44、46、47(原金藏本殘缺,補以明永樂北藏本),不同於敦煌本,五十卷「宮」本卻與敦煌本相同。3.敦煌本「五十華嚴」內容並非完全與《中華藏–五十華嚴》或「宮」相同,有時同《大正藏》六十卷本或「宋」、「元」、「明」本,說明當時寫卷「無定本」的現象。4.藏經本的晉譯《華嚴經》為已補錄〈入法界品〉卷4

8缺漏經文,經校勘BD14794,發現BD14794為初譯未增補之內容,還原最初晉譯《華嚴經》卷48之原貌。5.完成69件殘卷綴合。

漢傳佛教專題史

為了解決華嚴經翻譯的問題,作者于君方 這樣論述:

  于君方教授40年教學願力之作,中文版上市!     2020年英文版出版,即獲歐美諸多學者讚許,並採用為教科書。     ☆ 專題涵蓋:經論介紹、佛菩薩信仰、節日儀式、宗派(天台、華嚴、禪宗、淨土)、性別研究、現代漢傳佛教等主題,包含新近研究資料。   ☆ 提供問題討論和延伸閱讀,輔助對章節主題的自我學習。   ☆ 跨越古今,層層剖析,為探索漢傳佛教思想與文化精華的精彩之作。     「《漢傳佛教專題史》是2020年由夏威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原著Chinese Buddhism: A Thematic History 的中譯本。正如英文原序的說明,這是一本教科書,對象是美國的大學生和

一般讀者。     美國有四千多所大學,幾乎都設有宗教系,「佛教」和「中國宗教」都是經常開設的課程。我在美國授課四十多年,一直渴望有一本專門介紹漢傳佛教的教科書。使人遺憾的是,雖然有不少關於佛教或中國宗教的教科書,但漢傳佛教通常只占一章,甚至只有全書的一小部分。因此我很早就發願,必須補上這個缺陷。值得欣慰的是,本書在出版之後,立刻得到許多同業學者的讚許,並且已經採用為教科書,嘉惠許多學子。     根據我多年授課的經驗,我認為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很難掌握漢傳佛教的全面,因此我決定採取九個專題來介紹漢傳佛教。國內雖有不少佛學學者專家,市面上也有很多介紹漢傳佛教的通史類書籍,或如隋唐佛教史、宋代佛

教史等相關的佛教斷代史。但是因為本書的介紹方法和切入主題不同,並輔以照片增加內容的可讀性,我希望中譯本的讀者,仍然會有所收穫。」——于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