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馨婦產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詠馨婦產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亞歷山德拉・沙克斯,凱瑟琳・波恩朵夫寫的 準媽媽心靈解憂書:備孕、待產到育嬰,來自孕產醫師的70個減壓處方 和張文馨的 養好婦科,打造靚瘦體質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詠馨婦產科診所 - Facebook也說明:詠馨婦產科 診所 · 877 people checked in here · +886 6 283 5888 · [email protected] · http://www.lcy-family.com.tw/lcyfamily/newslist.do?group=u&actionpage=home.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親子天下 和原水所出版 。

臺北醫學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碩士班 陳怡樺所指導 李詠馨的 母親孕產期睡眠對出生結果及嬰幼兒發展的影響—以長期追蹤型研究探討 (2020),提出詠馨婦產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母親孕產期睡眠、出生結果、嬰幼兒發展、胎次、嬰幼兒性別。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班 陳富莉所指導 黃慈愛的 新住民子宮頸抹片檢查健康素養、健康信念與子宮頸抹片檢查行為之關係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新住民、健康素養、健康信念、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重點而找出了 詠馨婦產科的解答。

最後網站該在台南的詠馨婦產科生好,還是奇美醫院呢...? - Mobile01則補充:詠馨婦產科 不太瞭解, 不過奇美不管是產科病房還有嬰兒室的護士都很熱心且盡責這是去年底我家寶寶在奇美出生的感覺。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詠馨婦產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準媽媽心靈解憂書:備孕、待產到育嬰,來自孕產醫師的70個減壓處方

為了解決詠馨婦產科的問題,作者亞歷山德拉・沙克斯,凱瑟琳・波恩朵夫 這樣論述:

  由兩位專注於女性心理健康的精神科醫生執筆,寫給準媽媽的安定心靈之書,帶你克服懷孕、生產、育兒的憂心與焦慮,找到與內在和平相處的方式。     第一本關注準媽媽心理健康、   情緒照護的孕產育完全指南   來自孕產醫師與上千名準媽媽的暖心對話   提出專業、正確且易懂的醫學建議   陪妳找到安定內心的力量   迎接成為母親過程中的各種情緒波動     告訴伴侶自己懷孕了,他會怎麼說?   我該不該先知道寶寶的性別?要為他取什麼名字才好?   我的身體已經不是我的了…....體型逐漸失控,怎麼辦?   公開喜訊讓我好緊張!     從得知懷孕的那一刻起,大部份的準媽媽,   除了要面對身型

的轉變,還要迎接人際關係、職業生涯等的改變,   加上荷爾蒙變化,讓準媽媽往往都會擺盪在幸福和憂鬱的情緒之間。     大多數人都認為當媽媽只會帶來快樂------本書作者要帶大家面對「幸福的迷思」,   讓每個準媽媽都能放心討論心情矛盾的時刻,並且找到與情緒共舞的方式。     這本書會帶著妳:   ● 跟著寶寶而來的各種種關係改變,有效應對,情緒無負擔:   從擔心另一半會怎麼說,到產後恢復性生活,一網打盡維繫新伴侶關係的秘訣。   陪妳從容面對妳的爸媽、公婆,還有 妳的手足、同事、朋友,以及不認識的路人甲乙。     ● 面對職場溝通與職涯發展的變化,相信自己的抉擇,從容有解:   從在

職場公布孕事,到和老闆討論接下來的工作、產假,一步步減低妳的壓力不安。   給妳產後回歸職場或是在家帶小孩的評估建議,幫妳度過兼顧工作和家庭的身心不適,以及重返工作岡位的適應期與擠奶挑戰。     ● 身體由內而外的改變,掌握看得見的體型、看不見的荷爾蒙:   陪妳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包含孕期、產後的荷爾蒙變化,還要預備身型轉變時的抗壓力。   提供飲食上的建議,還有除了運動之外,妳還能從事的各項活動。     準媽媽五大常見心情關卡,本書的做法絕對能消除妳的焦慮和內疚----      當有人對懷孕的妳提出評論和建議時······   直球面對每個對妳懷孕時的評論和建議:   ● 請記住,這

是他們的經歷。你可以直接詢問對方的經歷,閃掉過於雞婆的建議。如果同事告訴你該好好躺著,以免腳踝太腫,你可以說:「是嗎,我的腳挺好的啊。你懷孕時腳踝有很腫嗎?」     ● 一笑置之。以幽默態度來修飾直接斥責:「小心大肚子!」或「我其實很想假裝自己沒懷孕,所以不如聊點別的?」我們有位患者的方式是,碰到陌生人摸她肚子,她就伸手摸回去。她覺得很好玩,而且也清楚讓對方知道,這種行為多麼不恰當。     ● 明講。練習用輕快語氣說,「好喔,感謝!」然後走開。對別人最多做到這樣,就夠了。如果你不想聽到對方的洩氣經驗,可以說  :「你的經歷真讓人遺憾,但現在講這個會讓我緊張。」如果有人問了刺探性問題:「我不

想講這個。」而且,如果有人未經許可而碰了你,你完全可以清楚直接的叫對方停手。     要和老闆討論孕事時······   處之泰然的和老闆討論孕事,掌握幾個要點會有幫助:   ● 事前準備好你想知道的所有問題。問問人資或其他當過媽媽又能守密的同事,了解公司的政策。兼職的政策是什麼?居家辦公可行嗎?如果你有併發症,可以多請幾週假嗎?你是否可以額外多請幾週無薪假,並受到保障能回到自己的職位?     ● 表達同理心。像是「我知道這個消息可能對你和公司帶來挑戰,」這樣的說明能清楚指出,你了解自己的產假會影響其他人。不必為自己的需求道歉,但你的確有周全考慮。這份貼心可以延續到未來,特別是在你尋求幫助時

。     ● 保護自己。如果老闆的確不高興,請試著以專業和尊重的態度應對這種行為。這種時刻要保持冷靜,這能爭取時間,思考清楚,找出最佳應對方式。如果你擔心老闆可能試圖拖欠薪水,或想辦法請你走路卻沒有正當理由,請與人資談談。你還可以從宣導社群中找到有用的法律建議。     要擬定生產計畫時······   學會擬定「靈活變通」生產計畫,杜絕煩躁不安:   ● 非黑既白:自然分娩最好   靈活變通:我想要沒有醫療介入的生產方式。我會先上呼吸課,陪產員會幫我,然後我會告訴醫生不需要無痛分娩。但如果我改變主意,也沒關係,反正我也可能會需要。」     ● 非黑既白:「醫療系統崩壞所以剖腹產浮濫。」 

  靈活變通:我不想因為別人的計畫考量或醫院住院方案,才選擇剖腹產。但是如果我或寶寶的健康需要,我也會接受剖腹,沒什麼好自責的。     當妳在產後要把寶寶送進嬰兒室睡覺······   放心把寶寶嬰兒送進嬰兒室,不必內疚或放心不下要這樣思考:   ● 你需要睡眠才能從生產中復原。   ● 你現在應該休息,因為回家之後就不太可能了。   ● 醫院護理師是專業護理人員。   ● 你隨時可以改變主意,如果幾個小時後也可以要求嬰兒室送寶寶回來(或是幾小時後把寶寶送去嬰兒室)。     當妳必須接待訪客······   和伴侶事先決定產後誰能來看寶寶、待多久,界線原則有這些:   ● 你一天能輕鬆接

待多少人?   ● 是否有些人你歡迎他來,有些人則否?   ● 到訪時間長短有限制嗎?   ● 誰可以抱寶寶?   ● 寶寶可以被拍照嗎?我們願意被拍照嗎?照片可以放到社交媒體上嗎?     感覺自己是個壞媽媽時······   不論多麽挫敗,寶寶畢竟是個嬰兒,每當心中不安,就讀一遍這些陳述事實的句子:   ● 他就是這樣,不管誰當他媽媽,他都會哭。   ● 我檢查過所有問題(肚餓/尿布/睡眠/等等)也都解決了,現在沒別的辦法,我也不是他不開心的原因。   ● 有時爸媽就是無法把不舒服變不見,而我讓他看到我會處理他的不安;這有助於我們的長期關係。不管怎樣我都愛他。   ● 兒科醫生說他的行為正

常,我不用擔心。   本書特色     1. 上千名準媽媽的實際經驗、心路歷程分享   作者為孕產精神科醫師,專研女性在孕前、孕期、產後和育嬰的情緒處理,本書來自於上千名準  媽媽的諮商診療記錄。     2. 第一本關注準媽媽情緒的心理健康百科   有別於市面上孕產書大多僅強調母嬰的身體照護,本書關注準媽媽因角色及生理變化所引發的情緒變化,是台灣第一本完全關照準媽媽心理健康、情緒照護專書。     3. 全面涵蓋孕產育的多元情境及其情緒對策   依照成為母親的時序推進,作者一一解釋最關鍵的幾個時刻,從驗孕結果到寶寶誕生後的第一年,提供 70個減壓處方,16個解題練習,具備詳盡說明與實用建議。

    4. 特別精選收錄更多台灣實用資源   收錄孕產情緒、育兒照護、社群支持等20個好用資源。包括:憂鬱症防治哪裡找?哺乳救星是誰?最實用的線上課程有哪些?有愛有專業的兒科醫師在哪?   名人推薦     鄭宜珉    NUTURER【人初千日】寶寶專家平台創辦人   毛心潔   國際泌乳顧問、博仁醫院小兒科主任     高千惠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及婦女健康系所所長   孫明儀   美國嬰幼兒心智健康治療師、社工師   蘇怡寧    禾馨醫療 執行長   蕭美君    詠美身心診所精神科醫師、產前與產後憂鬱症專家   陳鈺萍    好孕工作室創辦人、婦產科醫師     好評

推薦     「『沒人告訴我啊!』幾乎每個女人碰上懷孕、生產以及當媽媽第一年,都是一頭霧水。本書是個清楚易懂又讓人安心的情緒照護指南。沙克斯醫師與波恩朵夫醫師著墨在準媽媽常有的疑慮——特別是多數人羞於啟齒的部份。本書是準媽媽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既有專業權威又能撫慰心靈。」——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The Happiness Project)     「成為媽媽是一種如魔術般的神奇經驗,憂慮和壓力也伴隨而來。沙克斯醫師與波恩朵夫醫師合著的這本書,實用又暖心,是最值得信賴的情緒照護指南,帶領妳通過這段充滿奇蹟、又令人困惑的旅程。」

——哈維・卡爾普(Harvey Karp, MD)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最快樂的寶寶》(The Happiest Baby on the Block)     「這本書告訴準媽媽們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心理健康。我想不出哪本書能在專業上並駕齊驅——本書不僅由專家寫成,而且充滿愛心與關懷,幫助準媽媽經歷這段身分轉變與心理調適的嚴峻過程。真希望我自己懷孕和當新手媽媽時能看到這樣的書。」——首席執行官克麗絲蒂・特靈頓・伯恩斯(Christy Turlington Burns),「每個母親都重要」(Every Mother Counts)創辦人兼執行長

母親孕產期睡眠對出生結果及嬰幼兒發展的影響—以長期追蹤型研究探討

為了解決詠馨婦產科的問題,作者李詠馨 這樣論述:

背景:睡眠可以修補調節體內各部位與內分泌運作,還會影響人類的生理時鐘,所以睡眠在許多生理和疾病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睡眠對孕婦族群尤為重要,然有高達97%的孕婦有睡眠問題,且產後母親通常為孩童的主要照顧者,母親的睡眠亦會影響孩童的睡眠,因此,母親孕產期的睡眠可能對兒童的早期發展有獨特的影響。但目前研究大多針對一般人睡眠對自身疾病或健康的影響,或僅探討影響孕產婦睡眠的因子,鮮少研究同時納入母親孕產期睡眠資料,探討母親孕產期睡眠軌跡的變化及其對孩童發展的影響,並考慮胎次及嬰幼兒性別的修飾效果。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因此為以長期追蹤研究設計分析(一)探討母親孕產期睡眠軌跡的變化與影響因子;(二)探討

母親孕期睡眠對出生結果的影響;(三)探討母親孕產期睡眠對於嬰幼兒發展的影響;(四)探討胎次及嬰兒性別是否為母親孕產期睡眠與出生結果及嬰幼兒發展關係間之修飾因子。研究方法:本研究於臺北市與新北市立意選取五間教學醫院及醫學中心合作之婦產科門診進行收案,邀請夫妻雙方一同參與研究,並於懷孕17週前完成基線測量問卷,且在懷孕中期、懷孕後期、產後一個月、產後六個月、產後一年、產後二年及產後三年填寫共七次追蹤調查問卷。受試者於問卷中填寫睡眠時長以及孩子出生結果、發展狀況等,並將孕期睡眠以群組化軌跡模式(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ing, GBTM)進行分組,再使用多元羅吉斯迴歸

、羅吉斯迴歸與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e Equation, GEE)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本研究發現(一)使用群組化軌跡模式將母親孕期睡眠分成四組:短(懷孕初期睡小於5小時,且於懷孕後期睡眠時數小於4小時)、中(懷孕初期睡眠時數介在6-7小時之間,且在懷孕中後期有些微下降的趨勢)、長(懷孕初期睡8小時,且懷孕後期仍有7小時以上睡眠)及極長(母親於懷孕初期睡超過10小時,且在懷孕後期睡超過9小時)。(二)在控制相關因子後,年齡、教育程度、自己健康狀況的滿意度、懷孕中期工作狀態為孕期睡眠分組的相關因子。(三)控制相關因子後,母親孕期睡眠分組對出生結果無顯著相關性。

(四)在控制相關危險因子後,相較於孕期睡眠「中」組,母親孕期睡眠短與嬰幼兒三歲前疑似總體發展落後顯著有關(OR=1.88,95%CI=1.11-3.20),孕期睡眠長與三歲前疑似語言及認知發展落後顯著有關(OR=0.57,95%CI=0.36-0.91)、孕期睡眠極長與三歲疑似總體發展落後(OR=2.15,95%CI=1.08-4.29)及三歲疑似粗動作發展落後有關(OR=2.90,95%CI=1.23-6.85),產後睡眠的部分,相較於孕期睡眠「中」組, 產後睡眠極長與二歲疑似粗動作發展有關(OR=0.48,95%CI=0.25-0.93)。(五)胎次進行分層並控制相關危險因子後,母親孕期睡

眠與出生結果無關;母親孕期睡眠極長與第二胎嬰幼兒三歲前疑似總體發展(OR=4.53,95%CI=1.46-14.02)、粗動作發展(OR=10.75,95%CI=2.08-55.46)、語言及認知發展(OR=4.51,95%CI=1.10-18.55)落後風險增加顯著相關,母親產後睡眠短與第一胎嬰幼兒疑似粗動作發展落後風險增加顯著相關(OR=2.35,95%CI=1.17-4.72)。(六)以嬰幼兒性別分層並控制相關危險因子後,母親孕期睡眠與出生結果無關;而母親孕期睡眠極長與男嬰三歲疑似粗動作發展落後風險顯著增加有關(OR=3.66,95%CI=1.22-10.97)。結論:母親孕產期睡眠影響

子代發展,建議宣導母親孕產期睡眠重要性,鼓勵家人及親友不論孕期或產後給予母親更多的關心與陪伴,並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將有關母親睡眠的內容加入衛教課程中,讓孕產婦關注自己的睡眠習慣,且讓醫療人員可於產檢或媽媽教室時,對高風險族群進行宣導。未來建議對母親睡眠做多方面的探討(如睡眠問題或醫師診斷的睡眠疾病),並擴大研究範圍及追蹤時長,進一步探討母親產期睡眠對嬰幼兒不同時期成長與發展之影響。

養好婦科,打造靚瘦體質

為了解決詠馨婦產科的問題,作者張文馨 這樣論述:

※超實用!20、30、40世代女性必讀!※  女中醫師分享漢方調養祕訣 重建瘦體質、養成靚體質,讓妳的身體自然啟動「美肌瘦身模式」   美膚、纖體,由內而外! 打造「靚、瘦」體質,婦科保養是絕對關鍵, 卸下所有祕密武器,妳依然可以自信又亮麗!   身為現代女性,不管妳幾歲,都想讓自己無時無刻都美美、瘦瘦的。然而想要擁有好膚質、好身材,妳別無選擇,唯有體質健康,才能持久瘦、永恆美。婦科一旦沒有照顧好,除了子宮卵巢疾病所帶來的困擾之外,還會有長斑、冒痘、老化等面子問題,唯有由內而外的保養,才能成為裡外兼顧的自然系美女。書中就介紹了各種不同體質女性的保養方法,像吃冰型經痛、壓力型經痛以及體虛型經

痛的對症中藥茶飲與藥膳食譜,還有舒緩腰痠經痛的瑜珈動作,以及「經前─經期─經後」的私房婦科養生密技,包含經前如何減壓、經期每日3分鐘「吹風機暖宮法」和經後藥膳「參鬚首烏玉竹雞湯」。而對於四物該如何吃?不同體質的人吃四物應如何變化、有子宮肌瘤與乳癌的病人是否又注意?在書中都有詳細介紹。   至於女生最想要有好身材,明明已經少吃多動卻仍瘦不下來,這種說來心酸的情形,根本原因是「體質」作怪;或者已經吃了不少東西,身上卻還是有著小「餓」魔存在,其實是火氣大惹的禍!想要重建瘦體質,不餓肚子也能瘦,張醫師在書中也特別將擺脫水腫,享瘦美食不發胖的秘訣分享給大家,像是三陰經拍打法能促進下半身血液淋巴循環、按摩

三陰交、陰凌泉穴能消除浮腫,美化腿部曲線;還有享瘦茶飲、私房香氛紓壓消腫泡澡方等等修煉魔鬼曲線的美體大法!   至於女生愛面子,最終還是要有靚體質,才能擁有好膚質、亮氣色。張醫師在書中提供各種抗痘秘訣、對症美膚茶飲,以提升妳的戰「痘」力;並教您如何對抗細紋、斑點等肌膚初老症狀,教您不老養顏術,從飲食、飲料、按摩、自製珍珠淡斑面膜……;還有五大養眼穴位按摩等亮眼秘訣,讓妳擺脫無神、黑眼圈、小細紋!   在本書中,張文馨醫師毫不保留的把她對婦科、纖體、美膚等私房保養祕訣分享出來,尤其是現代女性職場工作壓力大,必須跟時間賽跑,因此張醫師提供十分簡單易行的保健方法,只要簡單跟著做,注意一些常忽略的小細

節,妳就能時時刻刻都在變美!讓妳的身體自然啟動「美肌瘦身模式」,成為又靚又瘦的美女!

新住民子宮頸抹片檢查健康素養、健康信念與子宮頸抹片檢查行為之關係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為了解決詠馨婦產科的問題,作者黃慈愛 這樣論述:

研究前言:新住民在台面對與自身不熟悉的環境,又加上照料家庭的職責,難免會忽略自身的健康狀況,他們的健康攸關子女的發展,也影響整個國家的人力發展。目的: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新住民(來自中國及東南亞國家之女性)健康素養、健康信念與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關係。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研究方法,從大台北地區以便利抽樣及滾雪球抽樣的方式對新住民進行施測,回收有效問卷331份。使用的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相關、迴歸分析、邏吉思迴歸分析等方法,以SPSS24.0版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新住民健康素養、健康信念中的行動利益、行動障礙、自我效能會影響新住民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行為和意

圖。在預測子宮頸抹片行為的分析中,每年接受檢查者的自我效能,是從未檢查者的3.86倍(OR=3.86, CI=1.72-8.68);沒有每年檢查者的自我效能,是從未檢查者的2.25倍(OR=2.25, CI=1.19-4.14)。在預測子宮頸抹片意圖的分析中,整個模式對於篩檢意圖的預測結果有25.3%的解釋力,並且結果呈現中介效果,其路徑為中文能力->訊息曝光量->健康素養->行動利益->自我效能->檢查意圖。結論:健康素養、行動利益、行動障礙、自我效能與子宮頸抹片檢查行為和意圖有顯著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