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更臺中市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另外網站都市計畫圖臺中 - Simonar也說明:變更臺中市都市計畫 (部分農業區為道路用地、部分河川區為河川區兼供道路使用)圖. ... 變更太平(中平地區)都市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圖. ... 大坑風景特定區。4.

國立臺灣大學 園藝暨景觀學系 陳惠美所指導 辜貽暄的 市地重劃對都市景觀格局與房價之影響 (2020),提出變更臺中市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市地重劃、空間指數、都市景觀格局、綠地、特徵價格法。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景觀與遊憩碩士學位學程 劉立偉所指導 陳宜君的 綠園道的道路系統對都市熱島效應之影響 -以臺中市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熱島效應、熱舒適、植栽、綠園道的重點而找出了 變更臺中市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的解答。

最後網站臺中市政府公告則補充:臺中市政府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109年11月18日. 發文字號:府授都測字第10902777131號. 主旨:公告「變更臺中市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第二階.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變更臺中市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市地重劃對都市景觀格局與房價之影響

為了解決變更臺中市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的問題,作者辜貽暄 這樣論述:

市地重劃(urban land readjustment)在臺灣被視為是實踐都市計畫的最重要工具。重劃後的地區格局方正故能促進更有效的建築使用,且具有一定綠地面積,除改善居住環境品質,更促使不動產價值有所提升。本研究目的在於比較重劃區與非重劃區之都市景觀格局差異,了解不同時期之市地重劃政策對於空間格局及綠地格局變化之影響,並研究空間格局及綠地格局對不動產價格之影響。根據內政部統計處(2020)資料顯示,臺灣六都中市地重劃面積以高雄市、臺中市及臺南市最大,並以臺中市人口成長速度最快,且於都市計畫中明訂須以市地重劃方式進行開發,因此本研究以臺中市都市計畫區為研究範圍。根據過去學者及都市計畫、社會

發展背景,將都市地區劃分為三個種類:住宅興闢期重劃區(1980年代以前)、都市設計期重劃區(1980年代以後)及非重劃區。研究分為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為分析三種類地區的空間格局及綠地格局,利用臺中市都市計畫區目前最新2018年的土地使用分區圖為資料,透過Fragstats 4.2以街廓為塊區單元進行空間指數計算,探討並比較三者間的空間格局異同;第二部分為分析2019年研究範圍內的不動產交易標的周邊500公尺內的空間格局及綠地格局,利用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資料,同樣以Fragstats 4.2以街廓為塊區單元進行空間指數計算,探討哪些空間格局將對房價造成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在空間格局部分,三種類地

區在街廓平均面積、密度、平均距離(代表道路平均寬度)上有顯著差異,然而僅都市設計期重劃區的街廓平均面積及平均距離顯著大於住宅興闢期重劃區與非重劃區,且街廓密度顯著低於住宅興闢期重劃區與非重劃區,在住宅興闢期重劃區與非重劃區之間並無顯著差異,本研究推論住宅興闢期重劃區與非重劃區間無顯著差異之原因,可能與住宅興闢期重劃區以高密度的方式進行空間規劃因而整體空間遭切割,同時非重劃區因未經規劃而呈現較破碎的空間有關。在綠地格局部分,三種類地區在綠地比例、平均面積上有顯著差異,然而僅有都市設計期重劃區的綠地平均面積顯著大於住宅興闢期重劃區,本研究認為這可能與臺中市政府於非重劃區內積極規劃環狀綠園道系統有關

,導致非重劃區內綠地平均面積增加所致。另外,多元迴歸分析顯示,街廓平均面積、綠地平均面積、綠地數量對房價有顯著影響力,當街廓平均面積越大或綠地平均面積越大、數量越多時,都將使得房價上升。

綠園道的道路系統對都市熱島效應之影響 -以臺中市為例

為了解決變更臺中市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的問題,作者陳宜君 這樣論述:

  美國科學院院刊在2018年發表的Trajectories of the Earth System in the Anthropocene期刊中,提到地球溫度如果比工業革命前上升超過攝氏2度,屆時地球將進入熱室地球的狀態中,一旦如此地球將會產生一系列強烈的環境和氣候上的災難。  都市熱島效應在加上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的今日,使得都市的戶外空間顯得更加炎熱。臺中市的人口數在2017年躍身成為臺灣人口數第二高的都市,都市總人數達280萬人;此外,臺中市為擁有綠園道系統最完善的都市。因此本研究針對原臺中市都市計畫範圍內的地區為研究對象,探討綠園道對於其周邊溫度環境影響程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綠園道可

以有效地降低道路中各測點的熱輻射溫度,由表面熱輻射溫度測量結果顯示出各項表面熱輻射溫度由高至低依序是:瀝青混凝土、人行道鋪面、建築物表面、樹冠和草地。研究主要有以下三個發現:(1)建築物與道路的座向以及建築物立面向陽或背陰,對於物體表面的熱輻射溫度有顯著地影響。(2)住宅區和商業區的綠園道路,在夏季中午道路表面平均熱輻射溫度商業區高於住宅區2.94°C,夜晚道路表面平均熱輻射溫度於商業區高於住宅區0.62°C,兩者到了夜晚表面熱輻射溫度接降至37°C左右。(3)綠園道溫度環境人行道、草地和樹冠的平均表面熱輻射溫度,在中午的測量值皆低於人體正常溫度37°C。綠園道內的草地和樹冠平均表面熱輻射溫度

早晚的溫差在4°C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