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神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道之神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明德出版社寫的 性理題釋:白話語譯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以太一為名號之道教神明太一救苦天尊』 (太乙救 ...也說明:而道經神名中有「太乙」或「太一」二字者,更難以計算。上述以「太一」為名的諸神,其神格有大有小;其中以秦皇、漢武時期天界之主的 ...

輔仁大學 中國文學系 黃培青所指導 張延康的 《西遊記》神魔研究 (2021),提出道之神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神魔小說、《西遊記》、神魔體系、文化意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應用歷史學系研究所 陳希宜、李明仁所指導 翁汝儀的 義竹翁氏宗族於鹽水岸內的遷徙及信仰 (2021),提出因為有 翁氏宗族、遷徙、信仰的重點而找出了 道之神明的解答。

最後網站神之道|靜岡市觀光旅遊官網天堂之城“駿府” 靜岡市旅遊導遊則補充:神之道. Kami no Michi. 環繞在樹齡200年到400年綠意盎然的松樹叢林中,從御穗神社向南延伸至羽衣之松輾轉500米長的“神之道〞,曾何幾時,神明們肅穆莊嚴,緩重行走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道之神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性理題釋:白話語譯

為了解決道之神明的問題,作者明德出版社 這樣論述:

  濟公活佛慈示:「道者,理也;不明理,焉修道?」求道後學修道的入門功課,就是要主動參加適合自己的各種班程,從學習而明理。明理的方法,不外乎「有疑必問」,既問而明理、了悟道之尊貴,自然發心立愿了愿,參與修辦道的行列,濟世救人、行功培德,及至功成則債還自由,焉有不能證道歸真乎?   《性理題釋》一書,原係由濟公活佛恩師慈悲解答道親修辦道的疑問,故有「疑問解答」之作。以問答方式,於每題解答時,釋義內容則力求簡明,言詞則力求淺近。共有數十題之多,然內容含蓋廣泛,若能細究參研,自能疑釋理明。故《性理題釋》一書,實可作為渡人成全人之門徑;若能照言實踐力行,更是修道入門之指南。當人手一冊,以達成濟公活佛恩

師之期望,正己成人、徹悟真理、脫出苦海、共登覺路。   本書特色是合併「語譯」及「註解」,並以口語化之方式翻譯,又詳列道學名詞及生難字詞,令讀者易讀易懂,不必另外查詢字典,補足了過去「有語譯無註解」或「有註解無語譯」的缺憾,縱使一般新進道親亦可一目瞭然。本社為教學與自修上之兩種考量,特別出版班員上課用之「性理題釋原文」本,及講師研讀用之「性理題釋白話語譯」本,不論上課或自修皆相宜。 一、道的真義∕26二、道與人有何關係?∕34三、大道之沿革∕39四、道之宗旨∕70五、輪迴有麼?∕74六、何謂「超生了死」?∕82七、「得道四難」怎樣講?∕86八、「人得一則聖」怎講?∕94九、為何真道有毀謗?∕

101十、為何真道尚且有考?∕104十一、道之神明∕110十二、三乘大法∕116十三、求道後如何行功?∕122十四、何謂「三曹普渡」?∕126十五、上渡河漢星斗,怎樣渡法?∕128十六、下渡幽冥鬼魂,怎樣渡法?∕132十七、書訓上常有「金雞三唱」之說,是怎樣講法?∕135十八、何謂「三期末劫」?∕139十九、一樣飲食,為甚麼有疾病不離身的?有終年不病呢?∕144二十、入道後要想前進,以何為先?∕149二十一、佛法無邊,初入不久,不知有無簡便之法,以便節節而行?∕153二十二、修行有順逆之法,可得聞乎?∕155二十三、道中有超拔亡魂之事,不知怎樣說?∕160二十四、超拔亡靈以後,有甚麼證驗?∕1

65二十五、亡靈超拔,歸於何處?∕166二十六、進了道,也吃素麼?∕168二十七、入了道,有甚麼效果?∕173二十八、效果也有證驗嗎?∕174二十九、入了道不進行,有罪嗎?∕178三十、入了道,惡習不改,怎樣勸化呢?∕181三十一、三教合一,怎樣解說?∕183三十二、三教既是一理所生,究不知何者為最高?修道者,亦有偏重否?∕187三十三、心好而已,何必入道呢?∕197三十四、為何往年不降此道,直到現在方降呢?∕201三十五、大道既是性理心傳,為何信者都是平民?∕205三十六、「法船」是何物?亦能看得見嗎?∕207三十七、現在道門很多,是否都是「法船」?∕209三十八、求道可矣!敬神得勿迷信乎?

∕212三十九、不知敬神,也可求福?∕214四十、焚香用左手,先立其中者,是何意思?∕216四十一、俗言:「能識一二三,就可學神仙」,不知怎樣解說?∕219四十二、先說明了再求道,不好嗎?∕222四十三、何謂「緣份」?∕224四十四、甚麼是「原子」?∕227四十五、「西天東土」怎樣講說?∕232四十六、道是真道,然而人多不信,是為什麼?∕235四十七、每見初究道時十分精進,既久懈怠,不知何故?∕237四十八、「道高一尺,魔高千丈」,果有此理否?∕241四十九、「天譴雷誅」之誓,可得聞乎?∕245五十、「因果」二字,怎樣講說?∕253五十一、何謂「五常、五戒、五行」?其理同否?∕257五十二、色

欲傷身,我道為何不戒?∕259五十三、酒色財氣明知傷人、傷理,為何就是難除?∕263五十四、何謂「修煉」?∕266五十五、何謂「回光返照」?∕268五十六、「慈悲」二字的意義∕270五十七、何謂「天人統體」之旨?∕272五十八、何謂「理、氣、象」三天?∕274五十九、何以知道「氣天、象天有壞」?∕280六十、理性、氣性、質性,不知怎樣分別?∕286六十一、同是人類,為何有聖、賢、愚、凡之分呢?∕289六十二、動物皆秉理性而生,為何人為萬物之靈?∕292六十三、人性為何有善惡之分呢?∕295六十四、人有三魂七魄,與性怎分?∕298六十五、何為人心?何為道心?∕302六十六、諸經中,哪部最好可看?

∕305六十七、「智慧」二字,就是人的性命∕307六十八、道有「三五凝結」之功,究竟是甚麼?∕313六十九、如何是「三花聚鼎,五氣朝元」呢?∕317七十、《大學》「知止、定靜」,以至「慮而后得」,不知如何解說?∕319七十一、修養工夫∕321七十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不知在人身上,如何用法?∕325七十三、甚麼是「解脫法」?328七十四、何謂「身空、心空、性空、法空」?∕331七十五、經言:「眼耳鼻舌為四相,又為四賊;又有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知如何解說?∕337七十六、經云:「六門常常閉,休走本來人。」是何意義?∕341七十七、《易經》首言:「乾,元亨利貞。」

可以說說嗎?∕348七十八、《易經》云:「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此何謂也?∕352七十九、周子云:「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易》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是怎樣意思?∕354八十、書訓中有言:「體用本末」,不知怎講?∕358八十一、天道、人道怎分?修時以何者為先?∕359八十二、何謂「智人」?∕363八十三、何謂「愚人」?∕365八十四、何謂「迷人」?∕369八十五、何謂「悟人」?∕371八十六、少年造孽,老時修行,不知可成道否?∕373八十七、一生修行齋戒,種諸善根;老來忽然顛倒、破齋犯戒,不知也能成道否?∕376八十八、才短識淺,不知修道亦可增否?∕378八十

九、修道人也怕死否?∕380九十、「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為堯舜相傳心法,詳解如下。∕382 二、道與人有何關係?《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道」者,理也,人必由之路也。人依乎道德,如火車在軌,如輪船在水,如飛機在氣;若果火車離軌,輪船離水,飛機離氣,則險象叢生。人若離道,在社會為法律之裁判,在陰司受閻羅之制裁,則墜入輪迴,四生六道,轉變不息,苦海無邊。孔子曰:「君子守死善道、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樂道。」顏子得之,拳拳服膺,終身弗失;曾子得之,戰戰兢兢,一日三省己身。以此觀之,道與人有密切之關係,惜乎世人度外置之!孔子嘆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

道也?」語譯《中庸》上說:「道,是片刻都不可離開人的,如果可以離開的就不是道。」道,就是真理,是人人所必須遵行的道路。做人本來就要遵循道德規範,就像火車行於軌道,像輪船行於水道,像飛機飛行於航道的道理一樣;如果火車脫離軌道,輪船離開了水道,飛機離開了航道,就會發生種種的危險。同理,做人如果違背道德規範,不但在社會上要接受法律的制裁,百年後還得落入陰間受閻君的刑罰,然後墜落輪迴受苦報,於卵、胎、濕、化的四生,及人道、天道、阿修羅道、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的六道,受種種的苦報,不停的輪迴投胎受報,那真是苦海無邊啊!孔子說:「學道的君子,當道心堅定,至死不變的善護本心與志節;君子一心許天誠心修辦,置

自己的生活貧困艱難於度外,無時不擔憂大道的未能弘展;君子時時法喜充滿而樂於道。」顏回在得求大道之後,就緊記在心誠心抱守,終身奉行永不退志;而接續道統的曾子得道後,也戒懼敬慎的精進,每日更以「為人謀有不忠的嗎?與朋友交往有不信實的嗎?老師所傳授的道問學有不溫習的嗎?」這三件事來作為自我進德修業的功夫。由此看來,「道與人」的關係確實是密不可分的,只可惜世人漠不關心,認為是微不足道的事!難怪孔子要感嘆的說:「誰能夠不從正道之門而進出呢?世人究竟為什麼都不遵循這正道而回天啊?」註解1須臾:片刻或極短暫的時間。臾,音同「於」。2由:經過、遵行。3四生六道:四生,受卵生、胎生、濕生、化生之苦報。胎生,在母

胎內成體後才出生的生命,如人類、牛、馬、羊等走獸之類,耳最靈;耳聽聲而思邪,則墜入胎生之中。卵生,在卵殼內成體後才出生的生命,如鳥、雞,鴉等飛禽之類,目最靈;眼觀色而思邪,則墜入卵生之中。濕生,依靠濕氣而受形的生命,如魚、蝦、水族等之類,口最靈;口貪味而思邪,則墜入濕生之中。化生,按業力而忽然出現的生命,如蚊、蠅、蛆蟻等昆蟲之類,鼻最靈;如鼻聞香而思邪,則墜入化生之中。六道,是有情眾生乘業受報的六種輪迴途徑,包括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的「三善道」,及地獄道、惡鬼道、畜生道的「三惡道」。天道,又名天趣,是氣天神仙所居之處所,是諸趣之頂,又稱為天;在世能守五戒、行功積德,死後靈性由泥丸宮出竅,升至氣

天,享受神仙清福,如王爺、媽祖、千歲城隍、仙姑等;共分三界天,即欲界、色界、無色界諸天,但福報受盡又墜落各道倫回受苦。人道,又名人趣、人界,是人間男女所居之地;在世能持守五戒,死後靈魂由丹田出竅,依業轉為人身受報;若前世善多惡少,則生為富貴權勢之人;若前世善惡參平,則生為士農工商等平凡庶民;若前世善少惡多,則生為貧賤或六根不全之人。阿修羅道,由於嗔恨心、我慢心及愚癡心未斷除而造成的;居處須彌山之北,大海之下,因有天之福報而無天之德,似天非天,故又稱為「非天」;其道中之眷屬男醜女美,性好鬥狠、妒嫉怨恨,毛病脾氣不改,故叫「無端」、「無酒」。地獄道,為罪惡眾生死後墮落所生之道途;分為根本地獄、近邊

地獄、孤獨地獄,俗稱有十八層地獄及無間地獄。畜生道,有畜生業因者,死後所生之道途,受業轉生為畜生,如牛、馬、豬等。餓鬼道,有惡鬼業因者,所行之道路;即心有慳貪不捨、破律儀、犯菩薩戒、毀佛涅槃等的人,將受諸鬼形,常受肌餓。4顏子:姓顏,名回,號淵,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好學勤敏,德性篤厚,是孔子心目中的心法繼承人,可惜早逝,後世尊稱為「復聖」。5拳拳服膺:態度誠懇真摯,一心一意抱道奉行,牢記在心。膺,音同「英」。6弗失:不敢忘記或失去。弗,不、沒有。7曾子:曾參,人名。(西元前五○五~前四三六)字子輿,春秋時魯國武城(山東省費縣西南)人。曾點之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

》,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元文宗至順元年加封曾子為「宗聖公」,後簡稱為「宗聖」。8戰戰兢兢:比喻心存誠敬而謹慎小心。9一日三省:每天都以「為他人謀事,有不盡忠嗎?」、「與朋友之交,有不守信嗎?」、「老師所傳授的,是否時常溫習呢?」這三件事,作為自我檢討反省的工夫。10度外置之:不關心而不放在心上。11何莫由斯道:為什麼不遵循這正道?

道之神明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朝聖台灣:燒王船、迎媽祖,一位攝影記者的三十年祭典行腳」介紹

訪問作者:陳逸宏  

內容簡介:
神明欽點的攝影師 陳逸宏
三十年庶民信仰影像全記錄

  疫情時代,最撫慰人心的信仰參與,
  世紀瘟疫籠罩,最閃耀的人性光芒。

  從燒王船到媽祖遶境進香,
  身兼攝影記者與拱天宮志工的陳逸宏,
  用三十載光陰與數以萬計的影像,
  為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記錄下最珍貴的感動與瞬間。

  三年一次、千萬王船平安祭,最震撼視覺的火焰儀式高潮;
  步行超過三百公里、數萬信眾瘋媽祖,全台最龐大的進香隊伍;
  還有外人鮮少參與,深入鄉野的白沙屯二媽遊庄,首度披露……

  橫跨台灣兩大民間信仰的廟會記錄,
  影像與故事交織的庶民信仰紀行,
  帶你一同深入台灣人的百年記憶。

  ◆ ◆ ◆
  信仰有如空氣。在太平盛世、健康安定的時候,不覺得可貴;但當世紀疫情肆虐全球、奪走成千上萬生命,人們陷入恐慌時,敬天畏神、對生命保持謙卑的信仰,帶來安定人心的龐大力量。

  王爺信仰的燒王船祭典,源自古代為了對抗瘟疫的儀式。從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到白沙屯媽祖進香,之所以形成台灣最龐大的長途進香隊伍,是先人渡海來台,面對各種生命挑戰所依賴的生存護佑傳統。

  不論是燒王船或遶境進香,廟會活動與宗教儀式是先人長期生活智慧的累積,也是台灣民間信仰的歷史軌跡。對此台灣兩大最重要的民間信仰活動,本書作者陳逸宏跨越30年最近距離的影像拍攝,忠實保存三十年來的演變記錄。介於傳統和現代之間,如何從過去留下的信仰傳統,重新因應社會需求因時制宜,陳逸宏用鏡頭反映時代的軌跡,也用鏡頭提出了他的思考。

作者簡介:攝影.口述/陳逸宏
  同時具有攝影記者、東港東隆宮王爺公子民、白沙屯拱天宮媽祖香燈腳三個身分。

  1967年出生於台灣屏東東港。13歲在父親(台北市攝影學會成員)的耳濡目染之下,第一次開始接觸底片相機,從此踏上攝影人生。從小喜歡去廟裡看剪黏和神像,床頭書是《山海經》跟《封神榜》。談戀愛時很少在約會,都在衝廟會。

  曾任職蘋果日報副刊攝影記者14年,主跑旅遊與美食。時尚、人像、婚紗、美食、商品,都曾是他鏡頭下的主角。30歲之後,或許是歲月的洗禮,或許是神明的召喚,他開始全心全意記錄廟會與祭典。曾獲多次新聞攝影比賽生活民俗類大獎,亦舉辦過多次攝影個展,經常參與各地民俗與文化類記錄片平面攝影與製作統籌。現為陳逸宏攝影工作室(EyeShot Photo Studio)負責人。

  【平面攝影】
  《發現肯園》、《揉美的力量》、《市長的口袋食堂》、《家在蘆竹湳》等書。

  【展覽】
  「祭特洛伊‧本事紀」、「近未來的交陪」、「出社會:1990年代之後的台灣批判寫實攝影」。

  【獲獎記錄】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大賽」、「第二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 生命紀錄類.首獎」。

作者粉絲頁: 陳逸宏的逸想視界 The Image world of Y.H.Chen

出版社粉絲頁: 一葦文思 Gate Books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西遊記》神魔研究

為了解決道之神明的問題,作者張延康 這樣論述:

本文以明刊本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遊記》」爲底板參校六種清代刻本而成的《西遊記》為材料,探討《西遊記》一書所描繪的神魔體系、所反映的神魔系統的文化意義。全文共分爲五個章節進行論述:第一章為「緒論」,以研究材料與目的、文獻回顧、研究方法、《西遊記》成書爲論述主題,並進行《西遊記》相關版本、成書前相關作品的簡要介紹,重點在於對相關文獻、研究方法及對於前人作品的吸納、借鑒加以闡述;第二章為「《西遊記》的神明系統」,以《西遊記》書中「神明」的詮釋、成神途徑、神明譜系爲論述主題,並論及書中所述的神、仙、聖、真出處及其與典籍記載、正統描述之間的异同,重點是按道教、佛教兩大體系加以闡述;第三章為

「《西遊記》的妖魔系統」,以《西遊記》書中「妖魔」的詮釋、妖魔結局、妖魔譜系爲論述主題,並論及書中所述妖、魔、精、怪出處及其與典籍記載、正統描述之間的异同,重點是對不同妖、魔、精、怪的態度與處置予以揭示;第四章為「《西遊記》神魔系統的文化意義」,以《西遊記》反映的多元並存、正邪對立、神魔互變、三教交融等爲論述主題,重點闡述神魔之間的辯證關係及反應出的文化意義;第五章為「結論」,則是對《西遊記》全文的總結。藉此五章作爲闡述《西遊記》神魔體系及相關問題的路徑,開展詮釋《西遊記》神魔體系工作,並達到全面、系統、深刻認識《西遊記》神魔體系及其文化意義的目的。

義竹翁氏宗族於鹽水岸內的遷徙及信仰

為了解決道之神明的問題,作者翁汝儀 這樣論述:

清領初期,諸翁氏家族自福建省泉州府渡海來臺,以龍蛟潭堡義竹圍庄(位於今嘉義縣義竹鄉境內)為主要拓墾地區,並以此為中心,逐漸發展為五個主要角頭與數個次要小聚落,後翁氏於義竹開枝散葉,部分則移墾其他地區,形成五個村落。到了清領末期,因生存空間遭受壓迫、追求更好的經濟環境、八掌溪洪水氾濫之故等多重原因,導致部分翁氏住民搬遷到鹽水港堡岸內庄(今臺南市鹽水區境內)一帶,成為來臺後的第二次移墾。在翁氏宗族渡臺之際,攜帶翁氏特有的祖佛——董公真人信仰來臺,每年董公真人的聖誕皆為義竹圍庄的一大盛事。爾後翁氏聚落因行政區劃而被分割成五個村落,雖仍保有共同祭拜之習俗,但是各村落已逐漸新增鄰近地區的神祇信仰,如王

爺信仰等。直到民國40年代五個村落信仰各自獨立發展,不再以董公真人為共同祭祀對象,而是呈現多元的信仰型態,部分義竹翁氏與鹽水岸內翁氏聚落,產生不同於原鄉祖籍特有信仰的祭祀對象,並且受到南鯤鯓五府千歲信仰的影響,而有類似的信仰系統。本文首先就翁氏宗族落籍於義竹圍庄的發展,探討翁氏一族的拓墾過程與方向,並說明翁氏董公真人信仰與目前翁氏五個村的信仰型態;其次討論翁氏一族自義竹圍庄搬遷到岸內庄的原因以及遷徙的過程,另論述二次遷徙後所建之聚落的信仰概況與發展。最後藉由兩地居民結構、社會經濟差異與宗教信仰來分析並討論兩地居民的連結性,以及遷徙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信仰轉變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