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狀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冥想狀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DaveAsprey寫的 防彈斷食全書【決定版】:延緩老化、減少發炎、阻斷身體飢餓訊號,防彈咖啡創始人教你一輩子都有效的斷食法 和白取春彥的 行動冥想:擺脫不安與煩惱,隨時隨地享受獨處的靜心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身體掃描冥想能幫助入睡、提升專注力,連心理師都在做!好好 ...也說明:今天的你好嗎?冥想的第一堂課我們要練習掃描身體冥想。身體掃描可以幫助我們順利回歸當下,讓自己的意識狀態變得更加平靜與和諧。這也是所有冥想中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木馬文化 和高寶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 鄭建文所指導 蔡潤彬的 結合穿戴式腦波儀之冥想練習互動裝置之研究與創作 (2014),提出冥想狀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靜坐冥想、腦機介面、互動設計、穿戴式腦波儀。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腦科學研究所 林永煬所指導 商若飛的 短期冥想訓練對腦波頻率,非配對誘發電位及自律神經活動的影響 (2014),提出因為有 非配對誘發磁場、腦磁圖、心率變異分析、4天短期冥想、腦波頻譜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冥想狀態的解答。

最後網站結合穿戴式腦波儀之冥想練習互動裝置之研究與創作則補充:經濟的高度發展與生活節奏的加速,為現代人帶來了巨大壓力,而靜坐冥想已被證實 ... 此外,由於合適的環境有助於冥想練習者更快進入冥想的理想狀態,因此本裝置也允許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冥想狀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防彈斷食全書【決定版】:延緩老化、減少發炎、阻斷身體飢餓訊號,防彈咖啡創始人教你一輩子都有效的斷食法

為了解決冥想狀態的問題,作者DaveAsprey 這樣論述:

★《防彈飲食》作者、防彈咖啡創始人最新著作 ★《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 ★亞馬遜讀者5顆星評價 ★全方位斷食指南,科學分析斷食機制及效益 ★不需執行特定飲食法與時程 ★幫助無數讀者累計減重100萬磅 生物駭客介紹最新斷食科學,提供斷食工具箱, 教你根據性別、基因、個性打造個人化的斷食方法, 練就身體健康的防彈能力。   「防彈咖啡」創始人戴夫.亞斯普雷提倡的「防彈飲食」近年風靡全球,藉由「生物駭客」技術,揮別困擾現代人的各種文明病,不僅能夠減重,更換來高品質的生活與健康。在新作《防彈斷食》中,他更進一步整理十多年來的斷食心得與祕訣,目的就是要讓更多人知道:「斷食」並不等於受苦、挨餓、脾氣

暴躁,反而可以樂在其中。   防彈斷食的特色   1早晨不進食、但喝一杯防彈咖啡,能幫助你進入較長時間的斷食。   2選擇個人適當的進食時段,避開會傷害身體的加工食品,搭配多元化的攝食組合、運動、睡眠和營養補充品。   3讓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提升,避免脂肪堆積,讓身心達到最佳狀態。   防彈斷食的效益   1燃燒身體脂肪。   2幫助腸道自癒。   3激發身體自我清理(細胞自噬)和排毒的過程。   4降低罹患絕大多數慢性病的風險。   5促使身體製造更多幹細胞。   6改善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7減緩因氧化壓力而造成的衰老。   8降低發炎——包括大腦神經發炎和

腰部贅肉。   9提升情緒狀態,建立自信。   10改善你與食物的關係。   11提升你進入靈性和冥想狀態的能力。   為了順利斷食,你應該將哪些食物踢出你的飲食名單   1豆漿、果汁、低卡飲料、汽水、運動飲料。   2玉米、大豆、甜菜根、甜菜、羽衣甘藍、芥藍、菠菜、茄子、甜椒、番茄。   3乳瑪琳、基因改造油品、工業製豬油、蔬菜油、種籽油、芥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葵花油、紅花油。   4奶粉、脫水牛奶、大豆蛋白、小麥蛋白。   5包裝沙拉醬料、酪蛋白酸鈣、水解小麥蛋白、味精、水解酵母。   斷食可補充哪些營養品   1活性碳:吸收腸道內的毒素和化學物質,並抑制食慾。   2蛋白質分解酵

素:分解不需要的蛋白質,提高身體自我清理的自噬作用強度,把細胞垃圾排出體外。   3適應原草藥:包括紅景天、聖羅勒、人參、靈芝等等。當你在斷食期間出現低血糖症狀,易怒、睡眠品質變差時,可以幫助你度過壓力反應。   4將抗氧化劑補充品減量,給身體新陳代謝一點壓力,提高自噬作用速率。   5維生素C、 B群等水溶性維生素可在空腹時服用。維生素A、D、E等脂溶性維生素,在用餐時段服用。   睡眠與斷食的關係   1斷食期間釋放腦內啡,輔助你達到深層的自然睡眠。   2晚餐和睡前至少間隔三小時以上,降低血糖指數與體內發炎反應。   3睡前進食,血糖和胰島素濃度高,身體能量用在消化作用上,使你更難入睡

。   4晚餐(睡前三到四小時)吃少量的白米飯和地瓜,有助於舒緩焦慮,幫助你睡得更沉更安穩。   斷食對大腦好處   1斷食使血管和淋巴系統中的毒性物質減少,大腦開始接受健康無毒的血液,讓它運用資源時變得有效率,人的感覺會變得敏銳,專注力提升。   2斷食可以重新設定大腦的代謝,加速清除故障細胞,包括會導致多發性硬化症的免疫細胞。   3斷食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維護認知功能的健康。   4透過斷食產生的酮體會幫助鎮定大腦膠質細胞,提高神經元的工作效率,讓人思考更敏捷。   專屬女性的斷食策略   1懷孕期間絕對不可以斷食。   2年過四十或體重嚴重超標,在展開斷食計畫的前一個月,早餐做些改

變:喝杯茶、吃點蛋、一片肉類、鮭魚和酪梨。原則是確保其中沒有碳水化合物。   3斷食的那一天不要太積極健身。早餐喝防彈咖啡,幫助細胞的自我清理、加速燃燒脂肪。   本書介紹的斷食技巧,除了幫助身體修復,甚至能夠運用在社群媒體、菸、酒等現代人為上癮事物,乃至仇恨、謊言等心理狀態。斷食絕對不只是一種「讓自己變瘦」的手段,這本書要告訴你的是:藉由身心靈的「捨離」,克服不必要的恐懼、拿回生活的主控權,並且找到更好的自己。 本書特色   作者以自身經驗貫穿全書,為這本作品增添故事性和同理心。   雖然近年嘗試各種形式「斷食」的人愈來愈多,但此書不僅提供執行指引,背後也有相對完整的理論支撐,讓人能夠

理解其所以然。在精神層面上,作者對於可能面對到的困難與挑戰,也有充分的準備和預期,能讓初次嘗試斷食的人有所依循。 各界好評   行為改變新創公司Thrive Global創辦人與執行長,亞莉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   在《防彈斷食》中,戴夫.亞斯普雷陳述斷食對健康有哪些益處。對於很多聽過斷食的好處卻仍裹足不前的人來說,戴夫提供了容易做,也很愉快的方案,而且不是以剝奪或稀缺,而是以生機盎然與豐盛富足為中心思想。   《食物修復》(Food Fix)作者,醫學博士馬克.海曼(Mark Hyman:   研究清楚顯示,由於可以降低發炎、改善胰島素敏感度、降低罹患糖

尿病的風險以及其他好處,斷食對於促進健康很有幫助。這些日子以來,有多少斷食的理由,就有多少斷食的規則,我們很幸運,戴夫.亞斯普雷已經寫了這本思路清晰、實用又有趣的指南,可以幫助我們擁有健康又愉快的斷食生活方式。   《逆轉疾病的科學食療聖經》作者,醫學博士李威麟(William W. Li)   「斷食有極大的好處,而不是一種犧牲!」在本書中,戴夫.亞斯普雷應用他傳奇的生物駭客技術向讀者展示,斷食如何提供保護性的好處,範圍從延長壽命、降低神經退化的風險,到提升代謝功能等等。儘管食物的力量確實可以強化身體的防禦系統,本書卻要告訴你,某一段時間內不進食也可以是打造健康的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方法。

  《靈魂駭客》(Spirit Hacking)作者,夏曼.杜雷克(Shaman Durek)     合乎時宜又跨越學科地將斷食視為一種實踐與儀式,戴夫.亞斯普雷為事半功倍提出了一個強有力的新典範。本書是有關斷食的心理、生理與精神益處永不退流行的聲明,也是有關滋養我們內在智慧的實踐性與哲學性文本。   《把妹達人》作者尼爾.史特勞斯(Neil Strauss)   忘掉你以為你有關斷食所知道的一切。戴夫.亞斯普雷要帶你進行一趟心理與科學之旅,並教你如何打破斷食的「規則」以得到更好的成果。  

冥想狀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結合穿戴式腦波儀之冥想練習互動裝置之研究與創作

為了解決冥想狀態的問題,作者蔡潤彬 這樣論述:

經濟的高度發展與生活節奏的加速,為現代人帶來了巨大壓力,而靜坐冥想已被證實為一種有效的紓壓方式,並被越來越多人接受與練習。由於靜坐冥想初學者常易陷入昏沉或雜念過多之境,且無法了解自身所處的身心狀態是否為理想的冥想狀態,故本研究創作之「冥想練習互動裝置」將透過穿戴式腦波儀客觀的數據呈現練習者的身心狀態,並運用互動科技即時控制燈光、音樂、香氣,來提示練習者的所處身心狀態是否是理想的冥想狀態,或是已陷入昏沉。此外,由於合適的環境有助於冥想練習者更快進入冥想的理想狀態,因此本裝置也允許使用者直接透過平板電腦來選擇周圍的燈光、音樂、香氣等練習者自己偏好的環境元素,創造一個適於個人的冥想氛圍。透過「冥想

練習互動裝置」,使用者還可以記錄冥想過程中身心狀態的變化,以輔助練習者了解自己在冥想練習的成效與進步狀況。 本研究經由文獻蒐集、相關案例探討以及專家訪談的分析,歸納出冥想學習方式及冥想練習互動裝置之設計原則,依據這些理論基礎開發出「冥想練習互動裝置」。然後將裝置導入冥想學習中,檢視本研究之創作成果。最後,研究者回顧本研究之創作歷程,針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歸納探討,提出具體建議。

行動冥想:擺脫不安與煩惱,隨時隨地享受獨處的靜心術

為了解決冥想狀態的問題,作者白取春彥 這樣論述:

  《超譯尼采》作者 教你瞬間改變自己世界的方法!   消除人生中的不安與人際關係的煩惱,   讓你一年365天都充滿幸福感。     覺得自己被束縛但又無處可逃,也無法克服現狀……   本書獻給因為「世俗的正確性」而感到痛苦的你。     在每一天的日常裡,   我們總是忙著觀察別人的行為舉止,卻完全不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態。   但透過行動冥想的各個技術,就能找到脫離這種泥沼,發現真正的自我的方法。     ●不思考、不判斷,單純看著眼前的事物   ●不評判「自己的情緒」,而是感受   ●娛獨,享受一個人的狀態   ●掙脫「原因與結果法則」的束縛   ●「先回歸初心」再看待事物   ●不預測未

來──把意識集中在「當下」     不再勉強自己配合世俗不負責任的價值觀和標準,   捨棄過度反應的心,脫離生活中的窒息感。     什麼是行動冥想:   一為「以冥想時體驗到的嶄新世界觀為主軸的全新生活方式」;   二為「在現實中行動,但又稍微保留冥想狀態的生活方式」。   好評推薦     陳盈君/諮商心理師.左西人文空間創辦人   陳璿丞/析心事務所所長.身心科醫師   馮云/生活好好創辦人   厭世哲學家/《厭世講堂》作者     「直指核心、突破盲點,這無疑是本能提高人類視界維度的智慧之書。細細品讀,你的身心靈將產生美好的質變。」——洛桑加參/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  作者簡介   白

取春彥     一九五四年生於青森縣。獨協大學外語學院德語系畢業。在柏林自由大學學習哲學、宗教、文學。學界一致公認他對哲學、宗教的解說與評論都風格明快。     主要著作除了有百萬暢銷書《超譯尼采》,還有《「思考力」訓練》、《教你讀懂「聖經」》等諸多作品。   前言 Part1捨棄「動不動就受影響」的心 為什麼會對他人的言行感到不舒服? 合不來的人──原因出在「思考方式的習慣」? 同事、同學、媽媽圈的朋友、鄰居……夥伴意識是「自戀」的延伸? 「想支配他人的人」的真面目 「不理他」煩惱就會消失。可是…… 兼好法師說「心就是一個空蕩蕩的容器」 「害怕跟別人不一樣的人」和「享受

的人」之間的差異 「先回歸初心」再看待事物 「大幅」改變看待事物的方法 自以為「能夠操控對方」 「愛給建議的人」為什麼會很麻煩 「理解」到底是什麼意思? 蘇格拉底的「無知之知」也是後設認知 「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就在這裡!──聖經中的「後設認知」 吃什麼都一樣,反正最後只會變成糞便? 「如果心存在某個地方,那請把它拿來我面前。」 「無法比較的東西」就不要比了 Part2這個世界有九成是由「偏見」構成的? 「活得很痛苦」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疏離感」是怎麼來的? 獻給因為「世俗的正確性」而感到痛苦的你 你是否在不知道「語言內涵」的情況下使用語言? 為什麼人會覺得「概念」和「觀念」是確定不變的東

西呢? 因此,所謂的「觀念」就像不存在於現實的幽靈一樣 「用相同的語言表達不同的意思」只會讓隔閡更深 所謂的「世俗」究竟是什麼? 察覺「世俗的想法不代表事實」 我們本並不了解「死亡」 「死亡」不代表永遠OFF? 「人類生命」的開端究竟是什麼? 何謂「幸福」? 金錢、朋友、知識、能力……要擁有多少才能幸福? 如果過度思考自己的幸福,反而會變得不幸? 何謂「時間」? 時間是「變化」的單位 發現「自己連處於無知之中都不知道」,眼裡看到的景色就會為之一變 Part3 「徒手」就能觸碰「當下這個瞬間的世界」 「改變體驗方法」的全新生活方式 當「被輕視的身體」發出吶喊的時候 「用自己的方式發揮自己的

能力」就是最棒的生存價值 「赤腳走路」──直接體會世界的觸感 「像個孩子一樣」──拿下「厚重的眼鏡」看看這個世界吧 坦率、真誠地用自己的原本的面貌融入此生與這個世界 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一切都是貨真價實 用自己原本的面貌直接與世界接觸時,人就會充滿喜悅 你只要「坦率地觸碰、感受、接受」即可 任何人身上都有可能發生這種「近在咫尺的覺醒」並且因此發揮能力 每天都過得像人生從今天開始一樣 「好薩馬利亞人」教會我們的事 「主動跳入漩渦中」才能改變現實 經驗就是「自己內部發生的變化」 無法「體驗」人生的病 「去愛吧」的意思就是「去經歷真實的體驗吧」 Part4 我們追求的「救贖」可以靠「頓悟」實現嗎?

擺脫「無聊自我」的提示 終生擺脫「日日鬱悶」的終極方法 釋迦牟尼想傳達的真正的「頓悟」 突然「懂了」就是「頓悟」 人類有強烈「想了解事物」的欲望 這就是頓悟的世界──覺醒之人的「頓悟體驗」 對「頓悟境界」的誤解 「萬法歸一」 這個世界是「各種存在交織的慶典」 「死即是生」的境界 頓悟之後,就不再害怕死亡 「自身」向外擴散的感覺 不自傲也不自卑的「淡然處世」 能用「這樣就可以了」來肯定一切的境界 「突然忘了自我」 頓悟就在一瞬間! 一切都合而為一 頓悟是全世界共通而且普遍的東西 我的「頓悟體驗」 鈴木大拙的「即非理論」 莫內描繪的「不為人知的真實」 谷川俊太郎體驗到的自然頓悟 頓悟有別於意

識變動 我們是由「現在意識到的自我」和「處此之外的無數意識」組成的嗎? 道元的《正法眼藏》中的一句話說明了一件事 真理在「自己的心中」 「頓悟」能改變人生嗎? 透過頓悟能感受到的「無差別的世界」 正念冥想有其侷限和限制 「正在做的事情和自己融為一體」就能夠專注! 享受令人滿足的孤獨──「solitude(獨處)」 在獨處的狀態下才更有效率 獨處就是沉浸在「覺醒」之中的時間 你也能擺脫時間的概念! 能夠達到「自然頓悟」的生活方式 專心致志的「幸福生活方式」 Part5 用「行動冥想」讓自己的世界煥然一新吧! 創造新生活的技術 「觀照」──譬如去眺望落日餘暉 「眺望」的練習 「拋棄激動之心」

的方法 不預測未來──把意識集中在「當下」 和對方「互相融合」的技術 「單純感受活在當下的現實」光是這樣就充滿幸福感! 「接受」的技術 「不區隔」反而能拯救自己 不要評判「自己的情緒」,而是去「感受」 掙脫「原因與結果法則」的束縛 專注在不需要動腦的作業與勞動上 用「五感」體會日常的行動冥想 在靜音和全裸的狀態下獨處 在人群之中仍然保持獨處的狀態 世界級文人所記錄的「行動冥想」 前言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總是會不經意地脫口說出「活著還真是痛苦」這種話。   人之所以會覺得「好想輕鬆休息一下」、「本來不應該是這樣的」,也是因為感受到現在的自己活得好辛苦。     覺得活得著很痛苦的理由

,因人而異。     不過,那些背後的原因並不會直接造成「活得很痛苦」的結果。人類只要生存在這個社會上,都會經歷過「活得很痛苦」的過程。     而且,活得很痛苦並非現代人特有的現象。從很久以前,人類就一直這樣。只要看看從近代至古代的書籍就知道,書裡寫到很多關於活著很痛苦的內容。     覺得自己被束縛,但又無處可逃,也完全找不到克服現狀的方法……每個人心中都有過這種想法。     即便如此,我們仍然有可能把人生中的每一天變得明朗安穩,享受發自內心的喜悅。   這個方法的第一步就是發現自我。     很多人忙著觀察別人的行為舉止,卻完全不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態。如果能夠脫離這種現狀,發現真正的自我

,就能夠清楚了解自己的能力。     接著,只要順利無阻地運用自己與生俱來的能力,就能體驗真正的喜悅。透過這種方式獲得的喜悅才是活著的喜悅,老派一點的說法就是「幸福」。     反之,勉強配合世俗不負責任的價值觀念和評判標準,只會活得不幸而已。這樣的狀態就會產生悶悶不樂、覺得活著很痛苦的感受。     因此,本書想先為各位介紹發現真正自我的思考方式。   接著,由簡入繁呈現改變這個世界的「體驗方法」。只要學會嶄新的「體驗方法」,你的世界就會為之一變。   不過,這些方法都不是我發明的。而是從紀元前到現在為止,世界各地的名人一直在實踐的方法。我只是發現這個方法而已。     他們分別來自不同時代

、生活圈、宗教、文化、民族。即便如此,他們仍用相同的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路,在那條路上堂堂正正地度過自己的人生。     在本書中,我將這個方法命名為「行動冥想」。     「行動冥想」這個有點奇妙的名稱,代表著兩種意義。一是「以冥想時體驗到的嶄新世界觀為主軸的全新生活方式」;二是「在現實中行動,但又稍微保留冥想狀態的生活方式」。     不需要努力也不需要特別的技術,就能達到「行動冥想」的狀態。只要閱讀並理解本書,在自己能做到的範圍內試著模仿即可。     光是這樣就足夠你掙脫壓迫著自己的重擔,活出嶄新的自我。 為什麼會對他人的言行感到不舒服? 合不來的人—原因出在「思考方式

的習慣」? 我們經常會說「和那個人就是意見不合」這種話。 然後歸咎於「因為我和那個人的想法不一樣」。 所以,才會有人說「如果有一百個人,就會有一百種想法和意 見」。 真的是這樣嗎?會不會其實只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習慣? 和自己有相同意見和感受的人,或許只是有類似的思考習慣而已。 思考習慣源自於當下的時代環境、知識、經驗以及實際的人際關係。 然而,在生活中累積的知識、經驗,再加上透過學習訓練了解不同的思考之後,從環境發展而來的思考習慣也會漸漸改變。 除此之外,新環境如果讓自己過得很舒適,那麼新環境內的思考方式就會逐漸變成習慣。 當然,宗教、地域文化、政治、社會也能輕而易舉地養成思考的習慣。

 如果這些條件稍微有一點轉變,我們的思考方式也會跟著改變。 同事、同學、媽媽圈的朋友、鄰居……夥伴意識是「自戀」的延伸? 我們不會因為身高和體重不同,就和別人起衝突。 然而,只要想法上有點不一樣,就會和對方起衝突。即便不起衝 突,也會覺得不愉快。 人不會因為肉體等物理上的事情和別人起衝突,卻會因為想法這 種看不見的、只有當事人才能理解的東西爭執。這是一件很好笑的事。 如果表達方式不同,但想法大同小異的話,我們就會覺得對方是夥伴。或者認為對方是站在自己這邊的人,把對方當成是自己的朋友。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人會誤以為能像愛自己一樣喜歡對方。 也就是說,單憑對方和自己想法相同,人就會把對方當成另一

個自己。 雖然這個自己比真正的自我還要低一等,但是光憑和自己相像這一點,就可以喜歡相像的部分了。 因此,同儕意識和友情的核心,往往都是「自戀」的延伸。

短期冥想訓練對腦波頻率,非配對誘發電位及自律神經活動的影響

為了解決冥想狀態的問題,作者商若飛 這樣論述:

背景: 長久以來,冥想是一種很傳統的鍛鍊方法,用以訓練身心達到特定的意識狀態。它被認為能夠有效的改善注意力、情緒調節和整體健康。研究顯示長期冥想者在冥想狀態下,心率變異變數及特定腦波頻率強度會發生變化;但其神經生理機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擬藉由測量自律神經活動,非配對誘發磁場(magnetic counterpart of mismatch negativity, 簡稱MMNm)及腦波頻譜分析來探討經過短期冥想的受試者其神經生理引起的變化。資料與方法: 20位無患有精神、神經或心臟疾病的健康受試者,在接受4天短期內觀式的冥想訓練前後紀錄靜息態以及冥想狀態下的自發性腦磁波圖(Magnetoence

phalography)及同步的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此外,在冥想訓練前後紀錄聽覺非配對誘發磁場,以及讓受試者填寫冥想程度問卷。自評冥想程度評分由最淺1分至最深度10分。本實驗主要的分析参數為心律變異量(Heart rate variability)、非配對誘發磁場、自發性腦皮質共振頻率、以及自評冥想深度。結果: Wilcoxon 符號排序檢定結果顯示自評冥想深度高於6分的受試者,其gamma1(30-59 Hz)和gamma2(60-90 Hz)頻帶在冥想狀態下相較靜止狀態活化程度有顯著增加。使用Spearman 排序相關係數分析發現受試者的自評冥想深度和gamm

a1 以及gamma2 頻帶由靜止狀態到冥想狀態的活化改變程度有顯著的相關。Wilcoxon 符號排序檢定結果顯示自評的冥想深度高於5分的受試者其MMNm的peak latency於冥想狀態下相較靜止狀態有顯著的縮短。結論: 我們的研究發現,透過4天的冥想訓練就能觀察到受試者冥想狀態時顯著神經生理方面的變化。內觀的冥想方式在完全無冥想經驗的訓練者身上,首次觀察到的變化是腦部右側gamma power的增加;該變化可能能被視為成功進入冥想狀態的生理指標。冥想狀態使得MMNm peak latency出現的時間減短,然而peak amplitude of MMNm和心率變異相關的變數都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