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津貼被取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老農津貼被取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啟楷寫的 搶救你的納稅錢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老農津貼每月幾號入帳的推薦與評價,PTT也說明:老農津貼被取消 ... 勞保局補充,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第4條規定,老農津貼發放金額每4年參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成長率調整,且調升不調 ... 我的農保被退保了!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蕭全政所指導 蕭雅倫的 臺灣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政策之政經分析,1995-2016 (2016),提出老農津貼被取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老農津貼、政經分析、偏差動員、老人年金、農保。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紀俊臣所指導 吳俊義的 農業用地免稅優惠機制之研究:法制觀點 (2014),提出因為有 農業用地、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租稅公平、文獻研究法、訪談研究法、都市計畫、農村再生、市地重劃、區域徵收、農民健康保險、變更編定的重點而找出了 老農津貼被取消的解答。

最後網站滿65歲再加領老漁津貼7千多,一個平凡百姓就能月領3萬3千多 ...則補充:出海沒90天會被取消漁保資格嗎- 意見交流- 雙向交流 ·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全球資訊網-福利津貼-FAQ-2. 我是漁會甲類會員,以後可以領老農津貼(老漁津貼)嗎?要怎麼申請?每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老農津貼被取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搶救你的納稅錢

為了解決老農津貼被取消的問題,作者張啟楷 這樣論述:

  國庫嚴重虧空,政府撲天蓋地搶錢,未來還會更凶  勞保、國民年金、全民健保等岌岌可危  台灣恐變成亞洲的希臘或冰島   國庫債務已達 5.1 兆,若再加上潛藏負債,實際已破 21 兆  政府節流無方,開源無力,債務未償餘額屢創新高,舉債比例遠逾港、韓  我們的孩子一出生,就要背債近 92 萬  「債」這樣下去,還得了……   哪有什麼「債留子孫」,我們早已經是「子孫」了!  人民辛苦繳稅,政府卻負債累累,你的納稅錢到底去了哪裡……   台電高價向民間電廠購電,虧損卻又回頭大漲全民電價;這些電廠多是台電轉投資的子公司,儼然就是退休高層的「海撈天堂」   健保給付制度不公,醫院A走保費,醫護

人員不同工卻同酬,無力之餘紛紛棄走,「內外婦兒急」等重症科別五大皆空,人民繳了錢卻看不到病   富人以錢滾錢不必繳稅,受薪階級一毛稅都少不了,成為「薪貧族」;靠窮人納稅,這個國家還有前途?   公務員衙門心態,逢案必簽推拖拉,一會再會不作為;路平專案修不平路,利用公款吃喝、旅遊的例子罄竹難書   今年4月1日,經濟部長宣布油價大漲3.1塊,不久後又火上加油,宣布要大幅調漲電價。民怨像火山爆發,但政府堅持非漲不可,主要理由是:中油和台電快破產了!健保局也喊著要破產,預計明年1月就要調漲大家的健保費。宣稱撐不下去的水費,也已蠢蠢欲動……   截至去年底,中油累積虧損已達361億元,台電更達1179

億元。中央政府國債已臨5.1兆,若加上未來可能支付的潛藏債務,我國實際國債已逾21.1兆,等於你的小孩一出生,就已背債近92萬元!   早在去年,惠譽信評機構(Fitch Ratings)就已因政府財政赤字偏高、稅收減少,調降我國信用評級。年年入不敷出的國庫,債務累計餘額已經逼近《公債法》的規定上限。在可預見的未來,政府搶錢作為,恐怕只有愈來愈嚴重。   他是張啟楷,他要為你揭露政府債臺高築的幕後祕辛。   二十年前,張啟楷在《中國時報》整版監督政府用錢的報導,催生了現在矗立在濟南路、徐州路上的兩棟聯合辦公大樓,一些在外「天價租辦公室」的部會陸續遷入,國庫因此省下五億元以上的花費。   而今,

國庫日益消瘦,政府以債養債,財政紀律蕩然無存。他要以二十年的觀察與分析,再次省視國疲民窮的禍端,為人民、為台灣揪出「動搖國本」的元凶!   吞噬納稅錢的六大黑洞   本書將從導致國庫潰堤的六大破洞開始談起:績效不彰的國營事業、定位不明的全民健保、不公不義的租稅減免、侵蝕國本的祖產賤賣、不受監督的特別預算、公務員體制的崩壞與濫用預算,各自成為國庫門戶洞開的凶手,其個中隱情究竟為何?政府何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反觀歷史,蔣經國執政時代建設最多,借錢卻最少,主政前三年未借一毛錢,多年歲計有餘。當時能,現今何以不能?是誰打開了高赤字大門,令國庫收入銳減,同時改變政府支出結構?歷任總統中,誰又

花錢最凶?   國營事業民營化、稅制改革、國土活化、特別預算刪減……如何才能走出債務吞噬危機,讓動搖國本的陰影不再?全民能夠如何監督,如何自救,讓債留子孫的恐懼煙消雲散?   財政是庶政之母,沒有財政紀律的政府,將對國家經濟帶來嚴重傷害。唇亡齒寒,國家一旦破產,勞健保、軍公教退撫金、國民年金等也將應聲崩潰,人民生活水準將徹底倒退。為免國家步上希臘的後塵,或是像日本一樣進入「失落二十年」;為避免政府藉公權力從人民口袋掏錢打消國庫赤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全民開始認真監督政府的用錢,睜大眼睛盯緊我們的納稅錢被用到哪裡去。 本書特色   針砭時勢,直搗黃龍,使讀者一目了然國庫虧空現況  以史為鑒,觀古知今

,明白歷任執政當局的撙節用度  提出建言,擘劃未來,直諫政府施政方向及人民作為 作者簡介 張啟楷   嘉義人,中興大學社會學系、台大政治系研究所(EMPA)畢業。   現任年代電視台「新聞追追追」主持人、中視愛心基金會董事、白絲帶協會網安代言人、青輔會志工諮詢業師,近年來除主持電視節目,漸漸把重心轉移到關注弱勢族群與政府公共政策,並投入社會公益。   曾任年代電視新聞部副總編輯;TVBS 電視台主持人,主持「2100 週末開講」、「2100 週日開講」和「新聞不一樣」;中天電視台主持人,主持「張啟楷新聞現場」,和中視「阿楷兩岸開講」、「兩岸新新聞」;中廣「中午茶,說給媽媽聽的新聞」主持人。  

 曾服務於《中國時報》長達十四年,其中八年時間主跑立法院新聞,民國八十二年獲立委評為最佳國會記者第一名,八十三年以中央政府總預算系列報導獲得吳舜文新聞獎首獎。在《中時》創辦人余紀忠支持下,每週六、日推出監督政府總預算系列,多年來努力促成政府興建中央聯合辦公大樓,原本在外天價租屋的部會優先遷入,為國庫省下每年鉅額辦公室租金。   主持「2100 週末開講」、「2100 週日開講」期間,多次探討大型焚化爐過剩,獲得行政院回應,停建新竹縣和苗栗縣焚化爐,國庫省下近二百億元支出,且減少戴奧辛危害人體;追蹤貧童寒暑假沒營養午餐問題,促成教育部實施寒暑假發放餐券領便當政策。和李濤、邱毅追蹤檢討閒置的「蚊子

院」系列引起廣大迴響。   著作包括《國庫潰堤,解讀國家預算黑盒子》(月旦出版)、《搶救國庫,你應該知道政府怎麼用錢》(印刻出版)等。

臺灣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政策之政經分析,1995-2016

為了解決老農津貼被取消的問題,作者蕭雅倫 這樣論述:

政府為加強照顧老年農民生活,自1995年6月起開始發放老農津貼,截至2015年12月止,累計發放7千4百餘億元,受益之農、漁民達1千2百餘萬人次。老農津貼制度自1995年實施以來,即為各政黨及候選人政治動員之工具,具有高度政治性。各行為者,包括政治人物、老農及相關農民團體、行政機關等,均被鑲嵌在政策脈絡中,彼此互動著,其目的都在追求利益之最大化,因而促成政策之出現、演進與變遷。其間之政治經濟關係,及偏差動員為本研究之重點。本文嘗試從政治、經濟、社會等面向,探討老農津貼政策歷次修法過程中,各行為者之策略行動及後續影響,發現在政策形成時期(1995-2002),在各行為者偏差動員下,陸續放寬申領

資格,導致後續假農民及富農領取老農津貼之爭議;在政策加碼時期(2002-2011),政治人物競相加碼津貼,老農津貼由1995年之3千元,逐次提高至2012年之7千元,造成政府財政沉重負擔;歷經政策擴張階段後,進入政策檢討階段(2011-2016),國民黨政府挾著國會多數優勢,開始推動改革,包括建立津貼調整機制、排富條款,及提高申領資格限制等。本文透過政經分析結果,瞭解老農津貼政策與臺灣社經環境暨政治環境之關聯性,及其偏差動員現象,藉以釐清老農津貼政策實存之問題與爭議,並試著提出可行建議。

農業用地免稅優惠機制之研究:法制觀點

為了解決老農津貼被取消的問題,作者吳俊義 這樣論述:

憲法第153條規定,國家必須制定保護農民法律,其中農業用地免稅及老農津貼,為主要照顧政策。自2000年修正農業發展條例後,農業政策為管地不管人,在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下,享有土地移轉免稅及申請參加農民健康保險,獨特以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做為審認資格重要文件,如此煩瑣行政程序,真的能照顧到從事農業人民嗎?本研究探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2010年12月8日增訂農業發展條例第38-1條,及2013年7月23日修正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認定及核發證明辦法後,造成農業用地稅制有何改變,是否符合租稅公平。在政府財政困窘,利用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做為佐證文件之一,管制參加農民健康保險資格,真能有效查緝假

農民,遭受到質疑。本研究以質性研究之文獻研究法及訪談研究法,探究農業用地免稅及參加農民健康保險之審查機制。由文獻研究法瞭解我國與世界主要國家日本、美國及韓國之土地移轉稅制比較,並就我國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享有免稅,其他國家如何制定,有無我國值得學習地方。由訪談研究法探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2010年12月8日增訂農業發展條例第38-1條規定,及2013年7月23日修正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認定及核發證明辦法後,農業用地免稅審查機制,有何變化?進而瞭解修法後,有無達到租稅公平。參加農民健康保險審查機制有無必須檢討,以落實照顧真正從事農業人民。試圖提供政策面及法制面之建議,以改進目前缺失。本研究發現農業用

地部分或整筆被占用公眾使用之設施,在效力、申請程序、認定基準及免稅條件都不同,造成部分占用設施為公眾使用之狀態,為整筆免稅,但整筆占用設施雖公眾使用之狀態,不見得免稅,產生租稅不公平。農業發展條例第38-1條取消時間限制規定後,對於細部計畫完成後,再進行市地重劃或區域徵收未完成前,因完成後將提供土地利用價值,並未考慮土地持有期間短,必須加重稅率,以防止土地炒作。參加農民健康保險後,能領取老農津貼,此政策必須從制度面改善,才能避免假農民產生。本研究就目前農業用地免稅制度,及參加農民健康保險之缺失,提供政策面建議:修改憲法將資本利得併入所得稅、依土地持有期間訂定土地增值稅優惠機制、放寬農地農有政策

應檢討、遺產稅增訂隔代移轉加重稅額、農地遭占用公眾使用設施免稅標準、制定都市計畫未完成前免稅標準、農村再生設施興建於農業用地前應完成土地變更編定程序、改變老農津貼發放。法制面建議:私有農地存有公眾使用設施得否免稅、非都市及都市計畫公眾使用設施免稅優惠機制建立、農村再生設施應回歸建築法管制、刪除或修正都市計畫內未完成市地重劃或區段徵收前免稅、農業用地免稅必須連續經營一段時間、農業用地申請減免賦稅最終應回歸稅法處理、制定老農退休相關法律。期望能改善目前制度,以照顧真正從事農業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