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津貼資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老農津貼資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建良寫的 多階段行政處分論 和盛杏湲,蔡韻竹,陳進郁,林瓊珠,許恒禎,吳志中,廖達琪,陳月卿,黃秀端,邱禹捷,陳耀祥,陳鴻章,宋秉仁的 國會立法與國會監督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農民保險與老農年金制度對台灣農家之影響評估 - 科技部也說明:有鑑於此,未來農保資格與老農津貼領取條件之關係,實有重新檢討之必要。 (2) 依據2005年農林漁牧普查資料顯示,目前台灣農民之平均年齡已逼近62歲,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元照出版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蕭全政所指導 蕭雅倫的 臺灣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政策之政經分析,1995-2016 (2016),提出老農津貼資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老農津貼、政經分析、偏差動員、老人年金、農保。

最後網站老農津貼申請(每月7256元) - 鶯歌區農會全球聯合資訊網則補充:資格 為老年農民年滿65歲,參加農保,其年資合計15年以上。 請領資格條件: 1.年滿65歲。 2.申請時參加農民健康保險之農民且加保年資合計15年以上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老農津貼資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多階段行政處分論

為了解決老農津貼資格的問題,作者李建良 這樣論述:

  本書從行政程序構造與行政法律關係的視角,反思「多階段處分」與「多階段程序」的學理概念與司法實踐。思維方法與論述取徑,不由法律概念及比較法入手,而是以本國法規定與裁判為分析素材,探索此等概念所涉之行政法律關係,集中思考行政訴訟的程序標的與審查範圍、行政權責與權限分配等實質問題,並形成案例類型,從中篩選論點、建立思維體系,最後再佐以比較法進行綜合分析,期有助於臺灣行政法學的深化與續造。

老農津貼資格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臺灣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政策之政經分析,1995-2016

為了解決老農津貼資格的問題,作者蕭雅倫 這樣論述:

政府為加強照顧老年農民生活,自1995年6月起開始發放老農津貼,截至2015年12月止,累計發放7千4百餘億元,受益之農、漁民達1千2百餘萬人次。老農津貼制度自1995年實施以來,即為各政黨及候選人政治動員之工具,具有高度政治性。各行為者,包括政治人物、老農及相關農民團體、行政機關等,均被鑲嵌在政策脈絡中,彼此互動著,其目的都在追求利益之最大化,因而促成政策之出現、演進與變遷。其間之政治經濟關係,及偏差動員為本研究之重點。本文嘗試從政治、經濟、社會等面向,探討老農津貼政策歷次修法過程中,各行為者之策略行動及後續影響,發現在政策形成時期(1995-2002),在各行為者偏差動員下,陸續放寬申領

資格,導致後續假農民及富農領取老農津貼之爭議;在政策加碼時期(2002-2011),政治人物競相加碼津貼,老農津貼由1995年之3千元,逐次提高至2012年之7千元,造成政府財政沉重負擔;歷經政策擴張階段後,進入政策檢討階段(2011-2016),國民黨政府挾著國會多數優勢,開始推動改革,包括建立津貼調整機制、排富條款,及提高申領資格限制等。本文透過政經分析結果,瞭解老農津貼政策與臺灣社經環境暨政治環境之關聯性,及其偏差動員現象,藉以釐清老農津貼政策實存之問題與爭議,並試著提出可行建議。

國會立法與國會監督

為了解決老農津貼資格的問題,作者盛杏湲,蔡韻竹,陳進郁,林瓊珠,許恒禎,吳志中,廖達琪,陳月卿,黃秀端,邱禹捷,陳耀祥,陳鴻章,宋秉仁 這樣論述:

  本書為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國會研究系列的第四本專書。本書第一部分焦點放在立法院內的立法行為,包括立法成功的因素、是否有極化現象、立委的論述框架是否受到選區影響。第二部分牽涉到國會對行政部門的監督與制衡,並進行跨國的比較,包括進行台灣、法國、波蘭、斯洛伐克等國之比較。第三部分則是外部對國會的監督,包括民間要求黨團協商透明化,公督盟的立委評鑑指標對立委行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