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令 符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敕令 符咒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夢逍寫的 圖解道教{新版} 和(荷蘭)高延的 中國的宗教系統及其古代形式、變遷、歷史及現狀(全六卷)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敕令符咒? - 雅瑪知識也說明:符咒 中是勒令還是敕令 ... 當然是敕令。 這個勒令,就是公文裡頭勒令的意思。意思就是著急辦,必須辦,快速辦好的意思。 因為,符咒都是道家的符咒居多,其他教的符咒都是仿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威國際 和花城出版社所出版 。

玄奘大學 宗教學系碩士班 蔡翊鑫所指導 游六玄的 道教開光點眼儀式研究 (2011),提出敕令 符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開光、點眼、身中神、閭山派、崑崙派。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民間文學研究所 李進益所指導 鐘珮煖的 傳統孕產民俗及文學作品之研究 (2007),提出因為有 孕產民俗、禁忌、胎神、胎教、孕產文學、十月懷胎歌的重點而找出了 敕令 符咒的解答。

最後網站敕令符咒有哪些 - 愛我窩則補充:在向佛菩薩或神靈祖先拜祭時, 火化這平安符, 含有保護家人平安, 招貴人, 延壽, 招財的效果。 祿馬符(祿馬貴人). 八字及紫微命局都有"祿馬格",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敕令 符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道教{新版}

為了解決敕令 符咒的問題,作者張夢逍 這樣論述:

  道教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其清靜無為、修道成仙的特質,使現世的人們求得生命的寧靜和圓滿。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甚至是學究天人的李白、蘇東坡,都對它如痴如醉,它可說是最道地的漢民族心靈救治良方。也正是有了道教,才使我們的文化變得豐富多彩,才使我們的生活烙上深深的中華特色,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   為了讓讀者更深入了解本土宗教,本書將從歷史、教義、宗派、經典、神仙、仙境、道術、科儀、文化與民俗等多方面來專題解析道教,不僅能使你對道教有全面而且系統化的認識,更提供許多細節供讀者欣賞,讓你從中體會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書特色   揭開中國人隱藏在內心最深處的夢想

  漢民族最道地的心靈救治良方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追求宇宙和諧、國家太平,   相信修道積德定能安樂幸福、長生久視。   道教對中國文化影響至深,舉凡醫學、繪畫、娛樂等,   可以說沒有一處不因為其而發展,直至今日,仍深深地吸引著千千萬萬的炎黃子孫。   ‧淺顯易懂:詳述「道」之宇宙觀到符咒的畫法與意義,豐富的細節引領你認識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道教。   ‧鉅細靡遺:從道教的起源、教義、派別、經典、神祇、科儀……到對中國社會、文化與民俗皆一一細說,讓讀者能更輕鬆認識影響我們甚深的宗教。   ‧圖文相輔:以五百張精美手繪插圖,以及近百張圖表,以左文右圖表的編輯手法,讓你用最輕

鬆、簡單的方式了解博大精深的道教。   道行十四像 編者序:道教是中國的基磐 本書內容導航 第壹章 盛衰不息 道教歷程 01. 道教的起源:原始宗教崇拜 02. 先秦仙道活動:方士尋仙和聖哲的思考 03. 秦漢道教:新道家和尋仙 04. 漢末教團的興起:道教的正式創立 05. 魏晉南北朝的勃興:道教分化與改革 06. 隋唐盛況:道教的繁榮期 07. 北宋承唐崇道:真徽兩朝的高潮期 08. 宋金元的對峙:紛呈的道派 09. 明清的衰落:道教走向世俗化 第貳章 玄之又玄 道教教義 01. 尊道貴德:只有高尚的德行才可得道 02. 仙道貴生:道教信仰的核心宗旨 03. 三洞宗

元:道化萬物的信仰宗元 04. 清靜寡欲:無欲以待萬物 05. 自然無為:行為的最高法則 06. 柔弱不爭:順其自然的處世觀 07. 返樸歸真:修行和修練的目的 08. 天道承負:道教的善惡報應觀 第叁章 枝繁葉茂 道教派別 01. 符籙派:道教的主流派別 02. 天師道:政教合一的道教派別 03. 太平道:除盡不平方太平的道派 04. 金丹派:信奉「丹經之王」的道派 05. 上清派:信奉《上清經》的道派 06. 靈寶派:最早以「三清」為主神的道派 07. 樓觀派:老子講《道德經》處興起的道派 08. 全真道:「活死人」創立的內丹派 09. 太一道:尊奉「太一」神的道派 10. 真大道教:以

老子《道德經》為本的道派 11. 金丹南宗:呂洞賓一脈相傳的內丹派 12. 正一道:三個道派的聯盟 13. 淨明道:信奉「許真君」的道派 14. 武當道:因武術而名聞天下的道派 第肆章 神奇授書 道教經典 01. 經籍起源:妙氣生書與神仙授書 02. 三洞四輔:道書的分類方法 03. 《道藏》:道教經籍的總集 04. 《道德真經》:不可不看的道教聖典 05. 《南華真經》:讓道教充滿神祕的經典 06. 《太平經》:最早問世的道書 07. 《老子想爾注》:五斗米道的重要祕典 08. 《周易參同契》:煉丹者奉持的丹經之王 09. 《黃庭經》:教義與醫學一體的修真古籍 10. 《上清真經》:上清派

經系第一經 11. 《度人經》:道教萬法之宗 12. 《陰符經》:蘊含深奧哲理的經書 13. 《玉皇經》:皇權與神權相合的經書 14. 《心印妙經》:道教徒早晚必誦功課 第伍章 神妙莫測 神仙信仰 01. 神仙信仰:道教的最高理想 02. 三清:宇宙萬物的創造者 03. 四御:統率天地的領袖 04. 東王公與西王母:太陽神和太陰神 05. 南極仙翁:執掌人間壽命長短的神仙 06. 太乙救苦天尊:下地獄人的救星 07. 三官大帝:主宰人間禍福的大神 08. 真武大帝:北方天界的重要天神 09. 四象二十八宿:太上老君的護衛神 10. 六十元辰:本命年必拜的本命神 11. 十殿閻王:生死輪迴的操

縱者 12. 王靈官:道教最高護法神 13. 黃帝:騎龍升天的民族祖先 14. 彭祖:最長壽的仙真 15. 四大真人:修真得道的仙人 16. 安期生:秦皇漢武的「偶像神」 17. 五嶽大帝:職掌五嶽的山神 18. 八仙:代表最廣泛通道者的神仙集團 19. 土地神:庇護一方百姓的神仙 20. 城隍:守護全城的「市長神」 21. 財神:滾滾財源的操縱者 22. 門神:守衛門戶的神靈 23. 雷公電母:懲惡揚善的「神仙組合」 24. 龍王:確保風調雨順的神靈 25. 文昌帝君:主管考試運的忠孝神 26. 瓊臺女仙:各司其職的女神 第陸章 魅力無窮 神仙境界 01. 神仙境界:天上人間的奇妙之地 0

2. 天界:天神的樂園 03. 仙山:與天界相通的神祕空間 04. 三島十洲:大海中的神仙處所 05. 洞天福地:凡人與神靈的近距離接觸 06. 名山大川:凡人可以進入的神聖之地 07. 宮觀聖跡:人間的「天宮」 08. 地獄:懲戒罪惡的「地下神殿」 第柒章 豐富多彩 道教之術 01. 道術:無術不成道 02. 服食:仙藥可讓人長生不死 03. 辟穀:超凡脫俗的捷徑 04. 外丹術:攝取天地精華的仙術 05. 導引:具有仿生特點的煉形術 06. 行氣:通暢血脈的煉氣術 07. 煉神:集中意念的心理調整術 08. 食療:醫食同源的保健方法 09. 嘯法:煉形又煉氣的特異方技 10. 內丹術:結

「聖胎」的大成仙術 11. 符籙:天神賜給執法者的信物 12. 咒語:人神溝通的神祕語言 13. 禹步與手訣:神祕權力的肢體動作 14. 雷法:萬法具於一心 15. 占驗:預知禍福吉凶之術 第捌章 為神而舞 道教禮儀 01. 科儀:獨具特色的道教形式 02. 戒律:道教裡的不可為 03. 早晚功課:道教徒的必修課 04. 傳戒授籙:道士的資格考試 05. 敬神禮儀:向神致敬的形式 06. 道士飲食:素食有利於長生成仙 07. 齋醮:科儀中的主體活動 08. 壇場:齋醮科儀的場所 09. 稱謂:道士的多種類別 10. 服飾:道士身分的象徵 11. 法器:科儀所需的作法器具 第玖章 神入世間

道教文化與民俗 01. 神祕數字:玄虛奧妙的意象 02. 道教文學:生命理想的象徵表達 03. 道教藝術:充滿生命的氣息和律動 04. 婚禮民俗:月下老人與男女姻緣 05. 生育民俗:送子娘娘與傳宗接代 06. 壽慶民俗:延年益壽與送壽桃 07. 廟會:神仙生日的慶祝會 08. 民間節日:道教信仰的民俗化 09. 民間的齋醮法事:超渡亡靈和祈福的活動 附錄 一. 道教張天師世系表 二. 道教節日表 三. 道教詞目速查   符籙 天神賜給執法者的信物 符籙是道教中降妖鎮魔、治病除災的神靈意旨的憑證,多是一些神祕文字和圖畫,是人類希望借助他力來戰勝現實社會中邪惡和災害的精神力量的象徵。 š符

籙概說š 符籙是「符」和「籙」的合稱,符是指依照神祕儀式,使用似圖似文的神祕符號書寫的神祕憑證;籙是指諸符所含記錄天神名諱的祕文。符籙一般用的是毛筆、墨錠、清水、朱砂、五色土紙,也有用絹、木、竹簡、陶瓷、門、窗、牆壁等作為道符的載體。符籙通常外用為佩戴、沉水、埋地、貼掛、點塗、洗拭、雕刻等,內用為燒灰服用、吞服等。道教認為,符籙是大道的文字,是神靈意旨的憑證,用它可以調動、役使、考校鬼神,達到降妖鎮魔、治病除災等目的。 š符籙類別š 道教符籙樣式千奇百怪,歸納起來主要有四類:一是複文,多數由兩個以上小字組合而成,少數由多道橫豎曲扭的筆劃組合成形;主要見於《太平經》,其中共載複文1540多個,作

者在創作這些字時,或許曾賦予它們以某種意義,但現在已難於知曉。二是雲,據說是天神顯現的天書,實際是模仿天空雲氣變幻形狀或古篆籀體而創作的符籙;主要見於《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稱為真文、天文、靈文,每個雲籙之下或旁邊都注有正楷文字。三是靈符、寶符,是由更為繁複的圈點線條構成的圖形,其中除屈曲筆劃外,又常夾有一些漢字,如日、月、星、敕令等字樣;是道教中數量最多、使用最廣的一種符籙。四是符圖,是由天神形象與符文結為一體的符籙;這類符籙也很多,在古墓葬發掘中,也曾發現過這類符籙。 š符籙的實質š 符籙術用以治病偶爾有靈驗的,其實並非是驅逐了致病之「鬼」,可能是某些病人病情較輕,因相信符籙,飲符水後,

造成一種鬼已驅去、病已脫身的心理態勢,類似醫學上的心理療法,起作用的不是符籙本身,而是符籙所引發的積極心理狀態,促使人體調動防禦機制克服了疾病;另一種可能是氣功的作用,使病人情緒趨於平穩,使精神得到安慰。

道教開光點眼儀式研究

為了解決敕令 符咒的問題,作者游六玄 這樣論述:

開光點眼儀式是道教中一項非常重要的科儀,無論是何種道教物品皆需要經過此儀式,才能達到神聖化的目的,尤其是祭祀物的神像與驅邪抓妖的辟邪物品,更是注重在此儀式影響之下的神聖化結果,並在結合宗教禁忌之下,衍生出各式各樣的生活化開光儀式, 呈現出一種台灣特殊的文化現象。本文第一章節主要敘述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文獻回顧,第二章節敘述開光點眼之意義,並將開光點眼儀式的歷史源流、儀式的準備、儀式的結構,做出一系列的整理,第三章節敘述開光點眼儀式的比較,主要由道教法派的閭山教派與符籙派的崑崙派,做為比較對象,第四章節敘述開光點眼儀式的禁忌與開光點眼後的安神位儀式,第五章節敘述開光點眼儀式是由多種道

教思想之下,所結合而出的儀式產物,並對於社會文化有何種思想上影響。

中國的宗教系統及其古代形式、變遷、歷史及現狀(全六卷)

為了解決敕令 符咒的問題,作者(荷蘭)高延 這樣論述:

作者以田野調查與經典文本(以中國古代典籍為主)相結合,運用人類學、社會學和中國學結合的觀念和方法展開敘述,從西方角度對中國本土宗教進行了相當全面的介紹,包括喪葬禮儀、古代死亡與靈魂的觀念、墳墓制度(帝王陵寢、義塚及各地民間墳塋)、喪葬方式、居喪習俗、風水、靈魂與祖先崇拜、投胎轉世觀念、鬼神觀念、驅鬼辟邪習俗及儀式、神職人員等等各個方面。內容極為翔實、系統,具有很高的學術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可讀性。書中所附插圖為作者在100多年前所攝,具有珍貴的資料價值和濃厚的歷史場景感。

傳統孕產民俗及文學作品之研究

為了解決敕令 符咒的問題,作者鐘珮煖 這樣論述:

對古代婦女而言,懷孕生產是徘徊於生死之間的關卡,因而在民俗上,孕婦的言行舉止均受到相當大的制約,希望透過種種的禁忌與巫術行為保護孕婦、胎兒及旁人。這些民俗現象的產生,和孕產不潔、沖犯觀念、同類互感、胎神、外象內感的觀念息息相關,形成獨具一格的孕產文化。「孕產」的概念包含相關禁忌的文化現象以及安胎、養胎、胎教的概念與方法,其過程始自受孕,終於生產。除了醫學上的認知之外,孕產的概念亦是一種文化的建構。本論文先由孕產民俗的內容進行分析與探討,再延伸至寓寄了大量孕產意涵與文化的孕產文學。本論文除了緒論及結語外,分成兩大範疇:第二、三、四、五章論述孕產文化,第六、七章論述孕產文學,各章要點如下:第一章

〈序論〉主要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前人研究成果、研究展望等。第二章〈妊娠民俗與禁忌〉將妊娠禁忌分為行為、飲食、環境三大類,並詳細說明其成因。胎兒性別之預測及轉化亦是本節重點,如至今仍在民間流傳的栽花換斗。第三章〈胎神與安胎法術〉首先介紹逐月胎神及逐日胎神的運行規律及特徵,並指出胎神的源頭為日游神。接著敘述安胎符、安胎法術與咒語,並指出胎神的本質是「煞」而非神,所以人們對胎神的態度是害怕恐懼多於尊重。第四章〈生產民俗與禁忌〉,產婦處於生命極大的關口,因而受到種種的制約,以確保母子均安。生產民俗包括安置產房、產婆的選定、催生禮、各種安產法術、祈求孕產神明、催生符籙等等。最後討論替命帶流

蝦的產婦「送流蝦」,以及替難產而死的婦人「拜血盆」。第五章〈傳統胎教思想的原理及其演變〉,筆者將胎教歷史發展分為奠基、發展、成熟三個時期。早在西漢初賈誼《新書‧胎教》就已專文論述胎教,但此時胎教的對象僅止於皇后一人,目的是生下優秀的王儲,東漢以後胎教的對象逐漸擴及到貴族。到了魏晉南北朝胎教逐漸擴大到民間,內容也越來越平民化,北齊徐之才〈逐月養胎方〉,提出「外象內感」之說,影響後世整個胎教思想。元明清以後,中醫婦產科醫師意識到胎教的重要,大力推廣,並強調飲食禁忌。康有為提倡成立「胎教院」,被視為胎教思想集大成者。本章最後論述傳統胎教對今人的啟示。第六章〈孕產歌謠及說唱〉,中國早期文學作品對於孕產

之苦幾乎隻字未提,一直到唐代敦煌卷子情況才有所改變。不論變文或佛教歌曲,加入孕產之苦,一則強化父母之恩,二則更能夠引起女眾的共鳴,這是佛教中國化的展現。其中〈十恩德〉、〈十種緣〉大受歡迎,一直到現在普遍流傳於各省的〈十月懷胎歌〉,仍可以見到其影子。僅以閩南為例,不論說唱或歌謠,都有專門歌頌孕產之苦的作品,至今仍流傳。由於十月懷胎的題材大受歡迎,許多說唱都喜好以此為引子,其中最重要的是喪事場合中的《十月懷胎經》。 第七章〈孕產故事探析——以棺中產子為例〉:孕產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棺中產子故事」,此類故事不僅流傳於大江南北,日本甚至西方國家都有出現,可以獨立為一種故事類型。棺中產子故事蘊

含豐富的文化意涵,如難產的普及性、假死及死後分娩的可能性、傳宗接代的壓力、大孝顯親及光宗耀祖的觀念、母愛的至死不渝等。透過孕產民俗及孕產文學的論述,可以更深入理解中國文化中的生命觀、傳統中醫對孕產過程的理解、性別意識、傳宗接代的觀念、民俗思想中的巫術原理等,並可更進一步豐富我們對中國文化的研究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