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爾中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泰雅爾中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布興.大立寫的 自治是原住民族的唯一活路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21桃園合唱藝術節阿卡貝拉與合唱兩大主題國寶級精彩演出也說明:電子票券已索取一空,實體票券現正開放索票中。 「開幕音樂會──跨界之聲之夜」為阿卡貝拉主題,將於12月11日(星期六) ...

輔仁大學 心理學系 夏林清所指導 杜雙竹的 落跑牧師娘- 一位原住民女性多重身份的拆解與重構 (2021),提出泰雅爾中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牧師娘、師母、女性、原住民女性、婦女與宗教、多重自身、行動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生活應用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彥呈所指導 黃旅的 原住民飲食傳承與觀光發展模式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原住民、飲食傳承、觀光發展、泰雅族、不老部落的重點而找出了 泰雅爾中會的解答。

最後網站泰雅爾中會事務所教會則補充: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56年來,在無數宣教師的熱心事奉及本地傳道人與信徒的積極參與下,長老教會通過醫療、傳道、教育、社會服務等方式,在全台灣各地立下教會的根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泰雅爾中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自治是原住民族的唯一活路

為了解決泰雅爾中會的問題,作者布興.大立 這樣論述:

  本書不是泛泛的控訴之作,而是以原住民族人、原住民教會牧師、原住民神學教育家、原住民社會運動者的多重身分,告訴台灣社會一個事實:原住民已瀕臨滅絕,自治是原住民的唯一活路!   為什麼自治是原住民的唯一活路?本書從自治的基本單位「部落」談起,帶領讀者了解原住民的傳統部落:部落究竟是什麼?為何能在台灣運作千百年之久?又是如何透過語言、文化、歌舞、傳說、神話等生活教育,來孕育原住民?沒有部落,會有真正的原住民嗎?   然後,本書以近百年來最重要的原住民起義──霧社事件為例,探究日本統治者如何處心積慮侵毀部落自治,原住民為了保衛部落,又是如何奮力抵抗?這番探究同時也揭露了許多當年日本統治者刻意隱

匿、往後的漢人歷史家始終無法看穿的深層因素。   最後,針對「原住民回歸部落生活是野蠻落伍的?代表現代性的原住民教會、知識分子如何回歸部落?原住民自治區與漢人政府怎麼相處?在當今的台灣,原住民族自治可能嗎?」等疑問,提出深刻入裡的回應。過去深山雲海間的部落,新世紀中究竟何去何從?對此一議題感興趣者,本書伴你一起深思! 作者簡介 布興.大立 (2006.12登記,Pusin Tali) 漢名:高萬金。1955年6月10日出生,泰雅爾族,祖籍:新竹縣尖石鄉(出生地:桃園縣)。 現任:玉山神學院院長(2002.9 ~ )。 學歷:玉山神學院神學士(1981.6)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1985.6.11

)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神學碩士(1992.6.16)美國Pacific Religion of School(1997)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神學博士(2008.3.17) 經歷:泰雅爾中會壢雅教會(堂會)(1979.8.1 ~ 1982.7.31)泰雅爾中會拿互依(尖石)教會(1985.8 ~ 1992.7)玉山神學院總務長、牧育長(1992 ~ 2001)玉山神學院代理院長(2001 ~ 2002)玉山神學院教務長(2004 ~ 2006兼任)台灣基督教神學院校聯合會主席(2006 ~ 2007)國立東華大學泰雅爾語協力教師(2002 ~ 2007)國民大會代表(任務型)(2005.5.29 ~ 2

005.6.10)台灣獨立聯盟中央委員(1996 ~ )台灣「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推動小組召集人(2007 ~ )原住民族社會運動者「228牽手護台灣」召集人之一(2004)教育部第二 ~ 三屆本土教育委員會委員(2004.11.1 ~ 2008.10.31) 著作:《寧死不屈的原住民:霧社事件的故事神學》(1995)《原住民的台灣認同》(1998)《原住民族人權與自治》(2001,合編)《從和解到自治:台灣原住民族歷史重建》(2002,合編)《泰雅爾族的信仰與文化:神學的觀點》(2007)《自治:原住民族的唯一活路》(2008)

落跑牧師娘- 一位原住民女性多重身份的拆解與重構

為了解決泰雅爾中會的問題,作者杜雙竹 這樣論述:

本篇研究,試圖梳理牧師先生與牧師娘成長與信仰的差異經驗,並說明牧師娘的困境如何發生,從一個想要落跑的牧師娘生命,經驗一個原住民女性身分解構並重構的歷程。文本將會從為什麼想落跑開始談起,用類似日記的筆觸描繪牧師娘的情緒經驗後,再分別從「認識」角度看夫與家鄉、父母與我,更進一步從夫與我各自的移動歷程、對上帝的認識,進行差異分析,討論這些差異是如何導向走為上策的牧會現場、後以欲走還留為題,說明面對困局之三個牧師娘行動的反省,最後補充說明了這篇論文的書寫歷程,是對整篇論文的再次回看反省;盼透過此篇「原住民女性知識份子信仰者」生命經驗的梳理,及行動策略的反映,能為困在自己多重角色處境中的個人或群體,展

開一種或多種開創的行動方向。

原住民飲食傳承與觀光發展模式之研究

為了解決泰雅爾中會的問題,作者黃旅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原住民飲食傳承與觀光發展模式為主軸,以宜蘭縣大同鄉寒溪村泰雅族不老部落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結合文獻參考及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以部落主要幹部、工作人員、下屬、原根職校導師、教師、學生、觀光客,分析深入探討部落實施教育方式,行銷原住民飲食及觀光模式。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如下:1.不老部落運用自然土地資源,以發展農業為核心,使部落土地產生價值及經濟效益,達到自產自銷、自給自足的目的,以吸引年輕人回到部落生活。2.返鄉族人在部落開設餐廳,提供原住民特色餐飲,藉以傳承泰雅族飲食文化。3.成立原根職校,提供了體制外的實驗教育,使失學的部落青年願意回到部落接受高中教育,接受耆老學習各種農業技

術及泰雅族傳統文化,使原住民文化得以傳承。觀光方面,族人運用社會企業概念和行銷管理的模式來發展部落觀光。4.不老部落的耆老教導年輕族人運用山中的自然土地資源,遵循傳統耕耘農作、狩獵、飲食、了解動植物生態的生活方式,將原住民飲食傳承轉化為各種不同食物風貌來發展永續的觀光模式。本研究根據結果提出建議:不老部落可以利用行銷方式,以增加其知名度,除自製自銷的農產品,亦應讓觀光客有更多機會到部落參觀,部落餐飲品質的內容仍要繼續精益求精、與時俱進,其工作人員的素質,敬業精神要不斷提升,結合部落周邊生態環境,傳統餐飲推陳出新,建立賞心悅目、優雅寧靜的綠色環境,來創造觀光部落飲食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