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津貼審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老農津貼審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建良寫的 多階段行政處分論 和盛杏湲,蔡韻竹,陳進郁,林瓊珠,許恒禎,吳志中,廖達琪,陳月卿,黃秀端,邱禹捷,陳耀祥,陳鴻章,宋秉仁的 國會立法與國會監督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從事農業工作農民申請參加農民健康保險認定標準及資格審查 ...也說明:農委會「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第3條修正草案:申領老農津貼之農保年資及漁會甲類會員年資,由現行之6個月調整為15年」之函釋說明請參閱附件。 相關檔案.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元照出版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王宏文所指導 郭姿吟的 福利政策縮減之政策分析:以2014年老農津貼改革方案為例 (2020),提出老農津貼審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老農津貼、福利政策縮減、多元流、政策窗、政策企業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 李玉君所指導 王智緯的 社會安全制度中農民身分認定機制之探討 (2018),提出因為有 農民社會安全制度、假農民、農民身分認定機制的重點而找出了 老農津貼審查的解答。

最後網站老農津貼請領資格過於寬鬆發放浮濫又未能防杜假農民 ... - 監察院則補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明知老農津貼請領資格過於寬鬆,迄未積極改善,發放津貼浮濫, ... 公頃農地,請領老農津貼時,申請人是否仍符合農保資格及實際從農情形,均未在審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老農津貼審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多階段行政處分論

為了解決老農津貼審查的問題,作者李建良 這樣論述:

  本書從行政程序構造與行政法律關係的視角,反思「多階段處分」與「多階段程序」的學理概念與司法實踐。思維方法與論述取徑,不由法律概念及比較法入手,而是以本國法規定與裁判為分析素材,探索此等概念所涉之行政法律關係,集中思考行政訴訟的程序標的與審查範圍、行政權責與權限分配等實質問題,並形成案例類型,從中篩選論點、建立思維體系,最後再佐以比較法進行綜合分析,期有助於臺灣行政法學的深化與續造。

老農津貼審查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福利政策縮減之政策分析:以2014年老農津貼改革方案為例

為了解決老農津貼審查的問題,作者郭姿吟 這樣論述:

我國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政策自1995年施行以來,前後歷經多次修法與調整後,衍生了許多制度上的漏洞與問題,社會各界對老農津貼政策的執行成效開始提出質疑,迫使農委會不得不採取相關改善作為與因應措施。「2014年老農津貼改革方案」,係將請領老農津貼的農保年資由6個月提高至15年,涉及農民實際請領津貼的權益,故在推動改革過程中,不斷受到各界挑戰與質疑。然而,此改革方案自2013年11月7日提出,至2014年6月2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期間僅花費約8個月即完成修法,從過去福利政策縮減的經驗來看,並不常見,可謂國內少數福利支出健全改革的成功案例。為了探究2014年老農津貼改革方案通過之關鍵因素,本研究採取文

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並運用John W. Kingdon(1984)的多元流理論為分析架構,進行完整的歸納與分析,期望能勾勒還原整個決策過程之全貌。本文研究結論如下:一、2014年老農津貼改革方案之形成背景,係源自於制度上的漏洞與財政幻覺陷阱,而成為各界關注焦點。二、2014年老農津貼改革方案係逐步調整發展而成,並將相關重要人士納入政策規劃過程中。三、推動改革過程中以立委的反對聲浪最為激烈,並提出不同的改革法案。四、農委會運用多元溝通策略與管道,塑造有利於改革之政治環境與社會氛圍。五、2014年老農津貼改革方案的三股量流在發展過程中,逐步發展成熟,同時彼此間相互影響。六、2014年老農津貼改

革方案之政策窗,是經由政策企業家長期的堅持努力不懈下所開啟的。

國會立法與國會監督

為了解決老農津貼審查的問題,作者盛杏湲,蔡韻竹,陳進郁,林瓊珠,許恒禎,吳志中,廖達琪,陳月卿,黃秀端,邱禹捷,陳耀祥,陳鴻章,宋秉仁 這樣論述:

  本書為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國會研究系列的第四本專書。本書第一部分焦點放在立法院內的立法行為,包括立法成功的因素、是否有極化現象、立委的論述框架是否受到選區影響。第二部分牽涉到國會對行政部門的監督與制衡,並進行跨國的比較,包括進行台灣、法國、波蘭、斯洛伐克等國之比較。第三部分則是外部對國會的監督,包括民間要求黨團協商透明化,公督盟的立委評鑑指標對立委行為的影響。

社會安全制度中農民身分認定機制之探討

為了解決老農津貼審查的問題,作者王智緯 這樣論述:

農民社會安全制度的建立是基於農民的特殊性,不僅是為了個人保障,更涉及國家整體利益的農業發展政策。為此,政府給予農民較其他職業類別更為優沃的福利及保費補貼,但也因此受到投機者的覬覦,假借農民身分謀取非應得之利益,除了出現公平性問題外,也成為政府的財政負擔。本研究認為假農民之問題可透過建立完善的「農民身分認定機制」加以改善,經由對於農民社會安全制度理論、沿革的理解,以及現況的探討與分析,重新界定「農民」應具備之條件,以社會安全制度為觀點定義農民為「直接從事農業生產且因此對國家社會產生一定貢獻的自然人」,並提出其農民身分認定機制四項原則以及後續改善建議:一、以實際從事農業工作為核心。二、以實際從事

農業工作行為或產出做為審查要件。三、以實際從事農業工作的貢獻度做為條件門檻。四、為整體政策需要可納入非以判斷實際從事農業工作的審查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