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法強制入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工會法強制入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游正曄寫的 就是這本勞社法體系+解題書(2版) 和焦興鎧等的 集體勞動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如何打造台灣新世代工會的成長空間? | 張烽益也說明:即使如此,中國的企業工會仍採取自由入會,異於台灣目前的強制入會規定。 ... 目前依法雖然是單一工會的架構,不過2011年新工會法通過後,廠場工會、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讀享數位 和新學林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劉梅君所指導 張宗坤的 我國勞動基準法制的形成(1927-1984) (2021),提出工會法強制入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勞動史、法律史、法律形成、法典化、勞動基準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林佳和所指導 黃慧甄的 職業工會罷工之爭議問題研究 -以2016年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罷工為中心 (2020),提出因為有 職業工會、罷工、罷工範圍、罷工投票、團體協約、禁搭便車條款的重點而找出了 工會法強制入會的解答。

最後網站司法院釋字第807 號解釋部分協同部分不同意見書蔡烱燉大法官 ...則補充:得強制未入會勞工加入工會。然而於立法過程,立法委員卻以「黨團協商」之方. 式,將立法院委員會通過之工會法第7 條條文修改為組織之企業工會,其勞工應.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工會法強制入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就是這本勞社法體系+解題書(2版)

為了解決工會法強制入會的問題,作者游正曄 這樣論述:

  為什麼要買這本?作者告訴你   •完善體系建構、臨場例題演練一次搞定,貫徹一本書主義,就是這麼簡單!   •輔以圖表及表格方式說明,輕易理解深奧法律概念與複雜法令內容!   •從實務見解及時事議題出發,補充學理上說明,問題意識與論述內容夠接地氣不走鐘!  

我國勞動基準法制的形成(1927-1984)

為了解決工會法強制入會的問題,作者張宗坤 這樣論述:

解嚴前夕的1984年,勞動基準法在立法院三讀通過。論者多據此猜測:自戰後至該法制定前,保障勞工核心勞動條件的勞動基準法制並無可觀或變化之處;一切勞動保護皆因且皆自勞基法而生。透過台灣各圖書館、檔案管有機關與機構典藏的檔案證據、新聞報導與回憶史料,同時借鑑台灣法律史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嘗試反駁此一命題的同時,也將說明勞動基準法制的形成所反映的社會、經濟、政治意涵,從而顯現勞動法律史對社會史、經濟史和政治史的可能貢獻與對話關係。關於台灣勞動基準法制的發展脈絡,本文討論的時間範圍起自勞工法典起草的1927年,到勞動基準法制訂的1984年,並以勞動立法擬議、提出與討論的發動時機,分為五個時期討論:即1

927至1937年的勞工法典起草與工廠法制定期、1958至1961年的勞工法起草期、1964至1972年的第二次勞工法起草期、1969至1974年的勞工安全衛生法立法期,以及1973至1984年的勞動基準法立法期。透過清理與重構這段歷史,我嘗試將勞動基準法制的形成脈絡,定位在冷戰戒嚴時期中華民國台灣國內勞動官僚與經濟官僚間恆常存在卻又相對隱蔽的衝突場域。此一場域中,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的衝突與兩難,透過各自在政府部門中的政治代理人傳遞、對話與交鋒。作為發展主義的遺產,此一場域在戒嚴後開始中介著勞資間長期受壓抑的必然衝突,儘管帶來順法鬥爭的紅利,卻也埋下法律拜物教與勞動法意識的後果。

集體勞動法

為了解決工會法強制入會的問題,作者焦興鎧等 這樣論述: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體系完整且大量解析我國實務意見之集體勞動法教科書,除了可作為講師於講授相關課程之教學用書,亦能提供律師二試等國家考試考生準備考試之用。此外,因為本書兼顧了法理與重要實務意見,將成為律師、企業人資、工會幹部等實務工作者於處理集體勞動法案件時之重要參考。

職業工會罷工之爭議問題研究 -以2016年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罷工為中心

為了解決工會法強制入會的問題,作者黃慧甄 這樣論述:

我國自2011年勞動三法修正以來,工會活動日益蓬勃發展,工會組織型態亦更加多元。有別於台灣社會過去發起之罷工皆是以企業工會為主體,2016年華航空服員罷工行動,是我國首次以職業工會為主體所發動之罷工!本研究以2016年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罷工事件為核心,探討因職業工會之跨企業及跨廠場之組織特性,行使罷工權可能發生之特殊問題,並提出三個研究子題:職業工會罷工之主體適格性、職業工會罷工範圍之選擇、職業工會罷工投票程序,進一步探討職業工會於罷工時可能發生的法律問題,並提出本研究見解及修法建議。除此之外,系爭罷工開始後不到二十四小時,勞資雙方即在勞動部官員的見證下簽訂協議,華航對於工會提出的七項訴求

全數同意,其中亦包含最多爭議的外站津貼禁搭便車條款約定,因此本研究針對系爭罷工案例中的兩大問題:系爭協議之性質,以及系爭協議中關於禁搭便車約款之合法性進行探討。關於系爭結束罷工之協議,本研究整理實務界與學界之見解,並且就團體協約法之締結程序與生效要件、團體協約之效力與內容、團體協約與一般性團體協議之差別進行說明,而後提出本研究見解與修法建議。而關於系爭協議中禁搭便車條款之合法性,本研究就我國禁搭便車條款之權利侵害與適用問題進行分析,再回到華航與空職工之勞資爭議脈絡,來探討2016年結束罷工協議中關於禁搭便車條款約定之合法性爭議,並得出系爭約款合法有效之結論。